中国最让人摸不透
正如作者自己所指出,回顾历史是尝试窥测将来,作者如何估计中国的将来呢?在作者看来,中国目前显然是亚洲最为重要也最具前景的国家,但中国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国家。+二,8\看,书/徃^ \免.肺·岳+黩,当邓小平还健在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周边缺乏民主环境的影响,对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是有利条件,但这些条件随时在发生变化,民主正在东亚沿海各国扎根和扩展,经济的增长造成的地区间的不平衡在邓小平之后成为稳定的最大威胁,而且作者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严重威胁是来自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美的市场曾经使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能否再接受中国大陆的出口需求?中国面对的欧美市场将是一个需要谈判互利的市场。这二者使中国一方面必须以发展国内市场为首务,一方面还必须对外开放自己的市场。这一局势的后果可能直接阻遏中国经济的增长,而目前经济增长又是中国政治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
亚洲的民主功用性占首位
亚洲是欧洲的镜子,对亚洲的审视其实就是对欧洲的反省。《亚洲的复兴》一书的作者正是以亚洲之镜反思欧洲的。,纨?本\鰰/戦! `醉?芯-璋?踕-更,新_快′参与亚洲各国民主化进程,作者对从欧洲发源的现代民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他指出,本书的写作动机就是导源于我们经常以错误的立场来描述和判断亚洲。我们既不能掉进亚洲专制主义为我们所设置的圈套,仅以经济增长作为判断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而否定我们自己经济体系的价值及其普遍性;同时我们又不能躲在这种政治价值的新的马其诺防线背后,对亚洲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视而不见并排而拒之。
民主在欧洲本身是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民主的乌托邦精神,它预言民主将给人类带来永不休止的进步;一种是民主的程序作用,它仅仅为社会提供一种替换、选择程序。在作者看来,亚洲今天民主的发展证实民主作为平衡、保障的机制正在日益显示其重要意义,而民主的内容,或曰曾经为时代所注入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如进步等先验预言正在走出民主的殿室。现在亚洲民主进程显示,民主的功用性是第一位的,而非民主所代表的目的性。这一趋势似乎使民主成为一具抽空精神的躯壳,但反思一下,这一躯壳也许就是民主的真实所在!同亚洲比较,欧洲政治民主则显得精疲力竭,政治乌托邦曾经影响了整个20世纪,如今意识形态的退潮与经济的困顿则使人们怀疑民主制度本身。~卡,卡^暁\税~王~ ¢埂/欣·蕞*全~由此作者提醒人们一个似乎是浅显的但却鲜为人注意的事实:如果说亚洲的经济增长为民主制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欧洲的经济困顿则使民主建设受到致命的威胁。
在全书结束时,高德蒙教授这样写道:“欧美对亚洲的态度决不能仅仅取决于贸易或就业因素,无论它们有多么重要,无论有无我们的参加,世纪末的国际格局将按胜负输赢来决定,与其愚顽拒之不如联袂商谈。”
————————————————————
(1) 本文原刊于《信报》1993年11月。
向往新世纪的乌托邦(1)
世纪之交,自然有许多关于新世纪的思考和联想。笔者最近读书看报,发现法国舆论界出现了不少涉及到乌托邦的议论,一些思想前卫人物甚至呼唤新的乌托邦的来临。正于此时,法国《新观察家》周刊2001年第1期以“21世纪现实主义的乌托邦”为题,出版专号,较系统地提出新世纪的乌托邦的理想,值得一定的关注。
以民主改革抗拒全球化
该专号从国际组织、金融、贸易、企业、健康、人道救援、宗教、人口迁徙、生物遗传工程、人工智能、艺术创造等方面展开想象,力图为21世纪构想一个美好的前景。该刊主编若弗兰(Laurent Joffrin)认为,刚刚过去的世纪是一个残酷的世纪,但世纪的结束却给人类带来了一线光明。这一光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了德国纳粹,接踵而来的东西方“冷战”又战胜了苏联的极权主义,民主从此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