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遇罢工,我就会想到从亚洲甚至美洲到巴黎来旅游的朋友的问题:法国人怎么老是罢工?这样的罢工,动辄损失数亿甚至数十亿欧元,又弄得民不聊生,法国怎么受得了如此折腾?一次,一位从大陆刚到巴黎不久的记者朋友面对法航及铁路部门的罢工说:“这回我看法国是完了!”语调中还充满了惋惜。?我_得*书^城! ·哽,芯`嶵¨全′说法国因为罢工就会完蛋,自然稍嫌武断,但法国罢工时有发生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法国人自己似乎也见怪不怪,即使是罢工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法国人似乎也能安之若素。
就近观察法国的罢工,不免会去分析每次罢工的具体原因,但罢工确实也是一个具有法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怎样回答朋友们的提问?法国人为什么比其他欧洲国家罢工频率高?法国人自己又是怎样看待罢工的?这涉及到法国人所谓的罢工文化的话题。
罢工是弱者的武器
所谓罢工文化,这里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罢工是法国经常发生的社会现象;二是罢工虽然会给法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便,但多数法国人对罢工仍持同情态度。\天+禧′晓`税_网` +哽*欣!嶵?全/也就是说,法国不仅有一套肯定罢工权利和保护罢工正常进行的法律保障系统,有合法的工会组织按照法律程序发起罢工,有一部分中坚分子挺身出来,牺牲自己参加罢工时期的薪酬,争取或者保护自己和本阶层的长远利益。同时,其他不罢工或者甚至不赞成罢工主张的多数人对罢工本身采取支持、同情或者容忍的态度,使得罢工在法国社会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社会事实。
从远距离看,法国之所以经常出现罢工,是否意味着法国的工会力量比较强大?答案恰恰相反。同欧洲其他国家比较,法国的工会不是强大,而是十分弱小。根据2002年的统计,法国工薪阶层加入工会的比例仅仅有不足百分之八,而在北欧的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工会成员占整个工薪阶层的比例动辄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以上。而在这些国家,却很少有罢工现象出现。同是欧洲联盟大国的英国、德国,工会成员的比例也占近百分之三十,远高于法国,而这些国家罢工频率也远低于法国。\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有一种解释是,法国工会组织罢工,乃是一种弱者的武器,因为力量不足,不能够使政府在进行某项社会问题改革之前事先进行谈判,只能以罢工来强迫政府谈判。刚刚去世不久的法国著名政治评论家、记者吉鲁(Fran?oise Giroud)就曾不无幽默地指出,法国是一个奇怪的国家,在这里,人们从来不是先举行谈判,而总要等到罢工之后才谈。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同时,法国是一个有着长期的革命传统的国家。这个革命传统不来自法国人的民族天性,也就是说,法兰西人并非天性好斗,喜爱采取激进手段来解决问题。恰恰相反,法国的革命传统来自法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传统。中央集权使得法国的统治者不太容易向处于弱势的底层力量让步。今天,没有任何人会否认法国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法国人自己也为这种制度感到自豪,然而,这一制度却是通过带有暴力色彩的法国大革命换来的。今天法国工会拥有的罢工的权利也是通过长期的奋斗才获得的。这种历史惯性,使得今天法国人仍然认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自己的权利,必须靠自己争取。因此,罢工,对于多数的法国人来说,就成为一项有效的争取权利的手段。这种心态有点近似于中国人所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当然还可以举出一些理由来解释法国为什么罢工较为频繁:如法国工会本身的不团结,法国一些立法上的不足,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庞大的公务员阶层的山头主义等等,但是,这些原因虽可以解释为什么罢工,但却不足以解释法国人对罢工的宽容的态度。
认同罢工的权利
1995年年底法国发生的近一个月的大罢工,使得整个法国海陆空交通全部陷于瘫痪,学校、邮局、医院等纷纷关闭。这种局面,不仅使过往游客怨声载道,也给法国人本身造成极大不便,经济损失无疑更是难以估量。然而即使如此,当时法国罢工一方仍然拥有社会舆论的明确支持,当时的民调显示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同情罢工。相对来说,这一次工潮没有如此好的运气,6月16日,巴黎甚至还爆发了反罢工的示威。退休制度必须改革,这是目前法国社会的共识。以反对这一改革为宗旨举行的罢工自然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