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本雅明思想肖像 > 第59章完结

第59章完结

好对象。

总的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第一部分是艺术理论,第二部分是“资料内容”即作品意象的分析,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论。(14)

由于交稿时间紧迫,本雅明仅完成了第二部分《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这篇论文共有3章。第1章《波希米亚人》分析了波德莱尔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本雅明肯定了马克思的结论:19世纪的法国社会产生了一批“随着时势浮沉流荡而被法国人称为波希米亚人(浪荡游民)的那个五颜六色的不固定人群”。在本雅明看来,法国大革命后文人在社会中边缘化了,他们与以小酒馆为家的职业密谋家和沦落为流氓无产阶级的工人都属于社会的弃儿,有着相似的不稳定的社会地位、相似的行为方式。职业密谋家中发迹的路易·波拿巴与随心所欲、放荡不羁的文人波德莱尔构成了两个对立而同构的形象。波拿巴的政治活动总是保持着翻云覆雨、突然袭击的密谋习惯,而波德莱尔的作品也具有同样的特点。1848年革命后,当犬儒主义弥漫了整个社会时,路易·波拿巴走向权力顶峰,而波德莱尔只能走向市场,为商业化的报刊写作。

第2章《闲逛者》分析了波德莱尔诗歌的社会内容。在这里,本雅明特别强调了波德莱尔在19世纪大城市的人群中的“惊颤”体验。波德莱尔的“人群”体验既揭示了现代人在大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又反映了波德莱尔本人的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同样作为文人,“雨果把人群颂扬为现代史诗中的英雄,而波德莱尔则为他的英雄在大城市的大众中寻找一个避难所。雨果把自己作为公民放在人群中,而波德莱尔却把自己作为一个英雄从人群中分离出来”(1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