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前途和命运是本雅明最关心的问题。~s,h!u·b`x!s`.?c.o-m?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在俄国已被纳入到体系中:“或迟或早,随着中产阶级被资本和劳动的斗争碾成齑粉,‘无职业自由’作家肯定会消失。在俄国,这一过程已经完成:知识分子首先是职员,在新闻书报检查、司法、财政等部门工作——但是在俄国,工作就意味着权力。他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在知识分子的各种组织中,最突出的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它支持专政的观念,甚至在精神创造的领域。”(19)
在莫斯科期间,拉西斯没有向本雅明提供什么信息。她有时倾听本雅明的观感和议论,但是她认为本雅明“根本不懂俄国”(20)。
在考察期间,本雅明反复思考是否加入共产党和留在俄国的问题。1927年1月8日的日记:“我越来越意识到,我的工作的最近前途需要某种坚实的框架。……实际上这种架构首先取决于我采取何种立场。”他开始在入党还是做党外左翼知识分子之间权衡。1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继续思考:是否入党?明显的好处是:一个坚实的立场,一种代表职责,即便仅仅是暗含的。有组织、有保障地与人们接触。另一方面,在一个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意味着放弃你自己的个人独立,你把安排自己个人生活的责任交给党。但是在一个无产阶级受压迫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加入被压迫阶级,并由此迟早产生一系列后果。¨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做党外人士的诱惑——但如果不是为了集体的生存而奋斗,那么集体的行动每时每刻都向你证明这种立场是多么暧昧可疑。在党内:巨大的好处是能够把你自己的思想投入到某种既定的力量领域。留在党外的可行性归根结底取决于这样一个问题,能否采取一种边缘立场,既达到自己的实际客观的好处,又不会滑到资产阶级一边或反过来损害自己的工作。……就我的工作而言,我应该避开某些极端的‘唯物主义’,还是应该在党内搞清我与它们的分歧?我迄今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中必然产生的思想疑虑都必须解决。如果我的工作不能在这种狭小的基础上追踪我的信念的节奏,或不能组织我的经验,斗争就会解决,至少是实验性地……加入党。只要我继续漂泊,入党显然是不可思议的。”(21)
显然,本雅明关于入党的考虑首先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寻求一种实际的保障和依靠。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不在思想上服从党的决议和纪律是行不通的:“在俄国,他们(指知识分子——引者注)特别强调要采取一种带有极其强烈政治色彩的立场。在德国,只要有一种模糊的、一般的政治背景就足够了。”(22)在离开莫斯科前,本雅明做出了抉择:“对于我,在俄国当党员,生活太困难了。在党外,也几乎没有什么前途,尽管生活可能同样困难。”(23)当然,这种抉择也与本雅明试图和拉西斯建立亲密关系失败有一定的关联。·如!文+枉+ ~哽¢薪_最?筷_但是,本雅明也决定不加入德国共产党。当时,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支部,服从莫斯科的领导。本雅明也了解到德共党内左翼知识分子反对派的困难处境。例如,朔勒姆的哥哥维尔纳就被召到共产国际。在本雅明离开后不久,维尔纳就被清除出党。
本雅明满怀着各种期望来到莫斯科,最终带着某种失落感返回柏林。在莫斯科火车站,望着送行的拉西斯离去的背影,本雅明终于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
(1) W.Benjamin:Moscow diary,p.133.
(2) W.Benjamin:Moscow diary,p.81.
(3) I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