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与苏联文化当局建立关系的愿望也受到挫折。¢看-书+君? ?已*发-布^罪!新\章,劫,他向《苏联大百科全书》编辑部递交了歌德词条的初稿。一天,当时苏共领导人之一拉狄克恰巧到编辑部,看到手稿后,批评说:“阶级冲突”一词在每一页上出现十几次。这个词只应该出现在适当的地方。本雅明得知后,预感到“这一词条被接受的可能性极其渺茫”(2)。果然,两年后,他重写的长达40页稿纸的词条被卢那察尔斯基正式否定:“这个词条是不适用的,不仅因为它不符合百科全书的性质。它表明作者的才能,也包含着个别深刻的见解,但是它没有做出任何结论。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解释歌德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没有说明他在我们的文化庙堂中对于我们的意义。另外,它还包含着一些很值得商榷的提法。”(3)
本雅明在莫斯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参观和与人交谈。正如本雅明自己所说:“正确理解现实的唯一真正的保障是在你到来之前已经选择了你的立场。……有人想‘以事实为依据’做出选择,但是在事实中是找不到依据的。·天¢禧¨暁/税?王′ +免¨费′越-黩·”(4)本雅明在观察苏联现实时混合着两种思想倾向:一方面是期待世界革命的焦急心理,另一方面是寻求知识分子的自由保障。这是一种左翼激进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
本雅明乘坐着马拉雪橇参观了工厂、儿童教养院、博物馆。当时赖希的工作是为莫斯科几家报纸撰写戏剧评论。本雅明通过赖希接触了一些戏剧电影界人士。他观看了《钦差大臣》等话剧和《战舰波将金号》等电影,了解了围绕这些作品的争论。但是,他在日记中感慨自己面对着一个“难以深入的城堡”:“我开始感到沮丧和不安,因为我对俄国的了解比我原来期望的要少。”(5)八个星期的走马观花只能获得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另外,本雅明不懂俄语,除了亲眼所见之外,他的信息来源局限于赖希及其熟人这样一个很小的圈子。而这个圈子基本上属于文艺上的先锋派,也就是当时俄国文艺界正在失势的反对派。后一情况对本雅明的思想也有所影响。
作为一个西欧左翼激进主义知识分子,本雅明的总体感受是:“这里的状况——即便会转瞬即逝——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芯·完,夲!鉮*占. ,首!发.一切都处于建设或重建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提出十分尖锐的问题。社会生活的紧张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神学性质——如此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几乎压倒了一切私人生活。……我无力评价这里的一切。……不可能预测俄国的一切将会产生什么结果。也可能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什么东西。决定这个问题的斗争仍在继续。”(6)
在本雅明眼中,革命后的俄国呈现出许多新气象:
“俄国曾经是沙皇的财产。但是人民在一夜之间成为他的巨大财富的继承人。他们现在开始清点自己的人力和领土财产的大清单。他们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意识到自己已经完成了许多不可想象的艰巨任务,而且不顾半个世界的敌视而建设一个新的权力体系。在赞美这一民族成就时,所有的俄国人团结起来了。正是权力结构的颠倒使得这里的生活充满沉重的内容。……人们从早到晚在辛勤地追求富强。……的确,一种陶醉感必然会产生,因此,没有会议、辩论、决议和表决的生活将是不可想象的。最重要的是,俄国的下一代会适应这种生活。”(7)
“教堂几乎沉寂。莫斯科实际上已经摆脱了星期天在大城市上空散布沉重忧郁的教堂钟声。”(8)
“整个权力结构的改造使这里的生活变得极其有意义。……西欧知识分子的全部生存模式与这里相比是极端的贫乏。”(9)
“在俄国,无产阶级开始占有资产阶级文化。莫斯科有许多展览,工人和儿童在那里会有在家里的感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