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顿时明白过来,这是普京出招了。?我-的¨书!城+ ′追+醉`薪/蟑′結_随着俄罗斯实力的恢复、大国地位的重新崛起,普京已经不再对周边局势袖手旁观。虽然此前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似乎并不过分关注,但现在普京已经开始要将失去的东西拿回来。当年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如此形容俄罗斯骑兵:“他们总是慢吞吞地给马戴上马鞍,但却在奔跑时突然加速。”现在,普京又一次用这一战术出人意料地斩断了乌克兰“西征”的路径,中止了他们与欧盟的谈判。
具体说来,2013年第三季度,乌克兰的GDP萎缩了1.5%,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了30%,外债总额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7%。与此同时,普京对乌克兰略施小惩,宣布因“食品安全”等问题,暂停从乌克兰境内进口巧克力以及部分钢铁制品。普京挥舞的“贸易大棒”,造成了乌克兰外汇储备的急剧缩水。2013年乌克兰外汇储备下降了30%,只有206亿美元,这点钱只能维持乌克兰两到三个月的进口,远远低于六个月的“安全期”。.齐_盛.暁!税`蛧¨ /免¢废\越,犊~外汇储备不够,只能借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自然是理想中的第一借款人。然而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附加条件,却让乌克兰对它们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欧盟要求乌克兰释放季莫申科,让她赴国外治疗。让最有威胁的政治对手获得自由,对于有心再战2015年总统大选的亚努科维奇来说不得不多加考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经济改革提议,更加让乌克兰难以接受。作为贷款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给了乌克兰一份严格的改革清单,其中包括让天然气价格上涨40%、冻结工资、削减预算和降低能源补贴。改革清单直指乌克兰经济的核心问题,激进的改革有可能将乌克兰带入更危险的境地。乌克兰总理米克拉·阿扎罗夫说:“正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项财政援助方案给出的苛刻条款,成为协议被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切正中普京的下怀。乌克兰与欧盟之间的桥梁被烧掉了,乌克兰只得再一次与俄罗斯建立逃生通道。让乌克兰选择再次向东看,普京自然是以实力做到的——他宣布,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150亿美元贷款,并将出口到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下调三分之一。?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
不过,就在乌克兰政府停止与欧盟谈判的当晚,几百名乌克兰民众开始聚集抗议。他们聚集在议会前的广场上,要求政府改变决定,高喊“乌克兰是欧洲国家”。11月24日,抗议者不断增加,约有10万人聚集在基辅举行抗议示威。一周后,抗议者占领了基辅市政府办公楼和独立广场,开始在广场上扎营。又过了一周,到12月8日,约有80万乌克兰人参加抗议示威。抗议者要求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和自由贸易协议,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对现届政府人员进行国际制裁。对此,乌克兰议会紧急通过法案,对抗议活动加以限制。结果,抗议集会演变成普京的克里米亚胜局了血腥的暴力冲突,局势逐步失控。
基辅市中心的示威人群与乌克兰警方对峙,抗议者们一次次包围占领基辅州政府、基辅市议会等建筑。乌克兰警方采取严密的措施,大批穿戴全身护具、戴头盔、携带盾牌和警棍的警察在冲突现场构成人墙阻止示威者的暴力行动。示威者也不甘示弱,钢管、棒球棍之类的武器已经不在话下,他们构筑街垒路障,抢夺警方的武器和装备,还“自行研制”了许多类似古代战争中的大型武器对抗警方。铠甲、投石机、弩炮、巨型弹弓齐上阵,燃烧瓶横飞,使得这场冲突带上了许多“中世纪”色彩。火光笼罩着整个市中心,火爆的场面被形容成“战争大片”。
2014年1月22日,两名抗议者在与警方的冲突中死亡,基辅街头的“战斗”愈发惨烈。1月28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辞职,议会取消限制抗议的法律,还通过一项大赦法令,承诺只要抗议者离开政府大楼,将不起诉任何在抗议期间被捕的抗议者,但局势未能缓和。抗议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