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橙色革命”后的五年,成了乌克兰失去的五年。′如/文¢王¢ /蕪^错¢内¢容\“颜色革命”前的乌克兰,经济以5%的速度恢复增长。“颜色革命”五年后的2009年,经济萎缩了15%,货币贬值一半,国家债务缠身,甚至面临破产。乌克兰曾是前苏联时期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国,但到2009年其人均收入不及俄罗斯的三分之一。从国土面积上看,乌克兰是欧洲第二大国,有广阔的黑土地、深厚的工业基础,以及良好的农业产业条件。当年苏联“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安东诺夫”系列大型运输机、T系列主战坦克、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和“天顶”运载火箭都是乌克兰制造的。据独联体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2009年1—4月,乌克兰宏观经济指标远落后于其他独联体国家,经济下滑严重。其中工业生产同比下降了32%,其他独联体国家平均下降两成。1—4月乌克兰累计通货膨胀率为19.1%,独联体国家平均通货膨胀率为14%。1—4月乌克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14.4%,独联体国家平均下降了3%。~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颜色革命”后,乌克兰腐败横行,仅一个450人的议会,就有400人是百万富翁。乌克兰落入由尤先科、季莫申科和亚努科维奇组成的“永恒铁三角”斗争圈中,难以自拔。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就这样白白折腾了五年。
结果,2010年初的乌克兰总统大选,成了“颜色革命”昔日同盟与“受害者”之间的对决。当年“颜色革命”爆发时挂在嘴边的“民主”、“透明”及“公正”,已经很难在竞选口号中找到了。尤先科2004年“橙色革命”时获得超过50%的支持率,但在2010年 “颜色革命”后的第一次——大选中,居然只获得5%的支持率,在18名竞争总统的候选人中仅名列第五,远远落在昔日死对头亚努科维奇之后。“选择尤先科,就等于选择混乱和动荡。·薪.顽/夲~鰰¨栈+ ~庚^薪′蕞~全¢”乌克兰的选民如是说。2月8日,亚努科维奇在第二轮大选中以微弱优势击败季莫申科,当选为乌克兰总统。
亚努科维奇以“橙色革命”终结者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他在阐述自己的执政目标时,特别强调首要任务是团结乌克兰,消除因两大政治阵营对抗而造成的东西部社会分裂现象;在国内,推行大规模改革,促使乌克兰克服经济危机,争取十年之内跻身世界最发达经济体前二十强的行列;在对外政策方面,在同时与俄罗斯和欧盟发展互利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优先通过俄罗斯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继续与北约合作,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不过,他并没有忘了在2011年借签署天然气供应协议的机会,以滥用职权的罪名将季莫申科送入监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尤先科出席季莫申科涉嫌滥用职权案的听证会,提供证词,力证季莫申科有罪。结果,季莫申科被判入狱七年。
如亚努科维奇看到的那样,东西部社会分裂现象是乌克兰社会暗藏的重大危机。经过“颜色革命”中各派的反复角逐,这一危机正在越来越表面化。无论是尤先科、季莫申科还是亚努科维奇,都保持着与欧盟的接触。亲西方的尤先科、季莫申科力推乌克兰脱离对俄罗斯经济的依赖,希望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直至加入欧盟,甚至加入北约。而他们如此行事的政治基础,便来自乌克兰长久以来的东西部差异。众所周知,乌克兰地处东欧中南部、黑海北岸,共有人口4555万,130多个民族,其中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77%,第一大少数民族为俄罗斯族,约占总人口的17%。乌克兰语与俄语相似,同属东斯拉夫语支。一条第聂伯河将乌克兰领土和人口一分为二。第聂伯河的右岸是西乌克兰地区,左岸东部和南部是东乌克兰地区。西乌克兰地区的人口以乌克兰族为主,说乌克兰语,宗教信仰以天主教为主,占乌克兰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东乌克兰地区的人口则以俄罗斯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