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普京的铁拳 > 第34章完结

第34章完结

所以,“前进、后退、再前进”走完了最后两步,变成了“前进、后退、再前进、后退、再前进”。,k-a′k.a-x`s.w^.!c+o.m, “后退”是指普京组成表面上重要实际上无权的国务委员会,“再前进”是四年后普京终于有权罢免选举产生的地方行政长官,不再有任何让步。普京的目标完全实现了。有如四年前普京对记者所说的话:“当然是有效的和强有力的政权。否则它就不是政权,而是对人民的嘲弄。”

整合“政权党”——普京的“可控民主”

在叶利钦时代,由于其在杜马没有自己的政治党团,而以俄罗斯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政党联合社会上其他左翼力量,在杜马中组成了强大的反对派,使叶利钦提出的各种法案在第一、二两届杜马中受到了强有力的抵制。总统与议会长期对立,斗争无休无止,带来的后果是俄罗斯政坛风云激荡,政府要员走马灯一样轮换,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政治方面根本谈不上什么治理。,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比如1998年,叶利钦对基里延科的总理提名两次遭到国家杜马的否决,国家杜马还屡次以弹劾总统相威胁。政坛如此不稳,以至于当时俄罗斯流传过这样一则政治笑话:

1999年8月,普京走到叶利钦面前问:“鲍里斯·尼古拉斯耶维奇,我斗胆问您个问题。在任命我之前,有多少人当过您的总理?”

叶利钦没吭气……两个小时后,普京又走到总统跟前:“鲍里斯·尼古拉斯耶维奇,我刚才提的问题惹您生气了吧?”

“不,我还在数呢……

1999年底的第三届杜马选举中,亲政府的“团结运动”虽然获得了胜利(占据了杜马第二大党的位置),但俄共仍是杜马第一大党,而且在2000年1月18日的第三届国家杜马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杜马主席和委员会主席时,俄共的谢列兹尼奥夫被选为国家杜马主席。¨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同时,在国家杜马27个委员会中,俄共获得了10个委员会主席职位。

在构建垂直国家权力体系的同时,革除叶利钦时代遗留下来的积弊,理顺总统与国家杜马的关系,是普京稳定政局的另一项重要任务。鉴于俄共势力的强大以及它在群众中的影响,普京在执政初期对俄共采取了怀柔与笼络的态度,设法改善同俄共的关系。普京在当选总统后的一次讲话中说,尽管人们对俄共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他认为俄共是俄罗斯目前唯一形成了体系的党。普京友善而宽厚地承认,如此多的选民投了俄共的票,说明国内有相当一批选民对现状不满,而俄共是在没有足够资金对社会舆论发挥影响的情况下获得这些支持的。普京强调,社会团结“靠的是像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久加诺夫这些在社会上广受重视和尊敬的各界人士的努力”。“你可以批评他们,但他们从来没有站到反国家的立场上。”

普京对俄共释放善意,俄共自然也对普京采取合作态度,在杜马中支持了普京提出的一些法案。比如,叶利钦用了七年时间都没能使杜马通过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而普京当选总统后只用了几天时间就顺利解决。克里姆林宫与议会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关系。

从内心讲,普京当然不愿意保持这种危险的平衡。他暗自估算了手中的底牌——在杜马选举中俄共虽然是杜马第一大党,占据了按比例制方式225个议席中的67个议席,但坚决支持普京的“团结运动”毕竟紧随其后,获得了64个议席。如果再加上普京的重要盟友基里延科和涅姆佐夫领导的右翼力量联盟,俄共实质上已经无法完全左右议会。“团结运动”在1999年底杜马选举前三个月仓促成立,虽靠全力支持普京而成为杜马第二大党,但到这时为止它甚至没有像样的纲领和政策,也没有固定的基层支——持者。作为议会第二大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