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至于缺乏赡养。至于安崇绪做假证、冯氏强占安家田产,可以同时赦免。”
这种“法当原情”的集体讨论结果,千年之后,感动了我。
大宋,有地方讲理。
对于大宋管辖之地,偏远地方,往往历史上承袭着“化外”习俗,太宗一般不予“更化”,但是事情涉及民生利害,往往就以疏导方式,慢慢涵养变化。譬如,今天的两广一带,有些偏远的山区,往往有杀人祭鬼、病不求医、和尚娶妻等伤风败俗之习。太宗给出的意见就是:委托本郡熟悉中原衣冠文明的长吏,“多方化导,渐以治之”。他期待能有文明官员用一种温和的方式,逐渐改变这种习俗,不要采用严刑峻法,强力改变。
东汉光武帝时,今属越南的九真郡,曾是“蛮荒之地”,那里的婚丧嫁娶,饮食男女,都与中原礼法距离甚大。光武帝派出一个叫任延的学者去做九真太守。任延看到当地除了射猎之外,不知道牛可以耕田,就教民做农具,垦田。几年后,当地就变得富有起来。又教化当地人婚嫁可以年龄相配,不至于乱婚。于是当地人生了孩子起名,都愿意带个“任”字。任延,成为教化一方的古人。太宗希望的就是大宋能有任延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