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也即“天帝”,自殷商周秦至明清民国,始终在吾土信仰中。不同的是,吾土信仰与今日日本相近,为“多神信仰”。且自东汉道教兴起后,“多神”开始“谱系化”。但由于传统中国“祖先神”“英雄神”“地方神”“自然神”的介入,令这种“谱系”呈现为神的位阶的种种矛盾。王钦若对“神谱”的“调整”,就是试图令“神谱”位阶统一起来。现在看,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中国神,不可能精准地统一谱系。这也恰恰是“多神信仰”的宗教形态特点所在。“多神信仰”也是信仰。在信仰自由的条件下,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多个神。现代日本,在统计本国信仰者时发现,“信仰者”人口远远超过了本土实际人口,这是因为,一个人可以选择多个神祇信仰,于是,统计出现了重复。
在中国,在大宋,人可以信“昊天上帝”,也可以同时信“玉皇大帝”“五方神”“如来佛”“观音菩萨”,还可以同时信仰汾阴的“后土神”。假如统计大宋帝国的信仰人口,恐怕也将超过实际人口。“多神信仰”的信仰对象可以五花八门,尤以自然神灵为多,“山神”“树神”“水神”“海神”“河神”“云神”“雨神”“门神”“灶神”“龙神”“虎神”……难于统计。我在日本京都游历时,曾见一所清幽美丽的神社,里面供奉的是一头野猪,塑像在一个高高的台基上,已经做了拟人化处理,穿着汉服,温文尔雅。
因此,汾阴的“后土神”究竟居于“神谱”中哪一品阶,是男是女,与泰山社首山祭祀的“地祇”是否同一神灵,可能是一个言人人殊的文化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