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做好准备,包括如何保护“伤员“和自身安全。
四楼的情况比三楼更加复杂。除了烟雾和有毒气体,这里还模拟了多处火点,热浪扑面而来。段景林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避开高温区域,寻找那条关键的维修通道。
在四楼东北角,段景林终于找到了通往维修通道的入口——一个不起眼的小门,上面挂着“仅限维修人员进入“的牌子。他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狭窄而阴暗的通道,两侧是各种管线和电缆。通道低矮,几乎需要弯腰才能通过。
“找到维修通道了,“段景林通过对讲机报告,“开始穿越,预计五分钟后到达西侧。“
维修通道的通行比想象中更加困难。不时有模拟的水管破裂,喷出的水流让地面湿滑;电缆偶尔发出噼啪声和火花,增添了危险性;更不用说时不时传来的建筑物震动,让人担心通道随时可能坍塌。
但段景林没有退缩。他一步一步小心前进,运用昨天学到的感知技巧,在几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找准方向。当他听到通道尽头传来轻微的敲击声时,心中一喜——那是赵晨和王杰在信号中提到的联络方式。
“我已经接近目标位置,“段景林通过对讲机告诉陈国栋,“准备接应他们。“
维修通道的尽头是一个通往西侧走廊的小门。段景林谨慎地推开门,发现自己正位于赵晨和王杰被困房间的正上方。
“赵晨,王杰,你们在下面吗?“段景林大声呼叫。
“在这里!“赵晨的声音从下方传来,“天花板有一个通风口,可以看到你的灯光!“
段景林迅速找到那个通风口。确实,通过这个大约1米x1米的方形开口,可以直接进入下层房间。
“我需要扩大这个开口,“段景林判断道,“然后通过绳索将你们和”伤员”拉上来。“
他立即行动起来,用随身携带的救援工具小心地扩大开口,确保不会造成更多的结构损坏。同时,他与赵晨和王杰保持沟通,指导他们如何准备“伤员“和自身的转移。
这个过程费时费力,但段景林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和专注力。终于,开口扩大到足以通过一个成年人。段景林固定好救援绳索,将另一端扔下去。
“先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然后我们一起拉上来,“段景林指挥道,“之后你们两个依次上来。记住,动作要轻,建筑物不稳定,剧烈震动可能导致进一步坍塌。“
在段景林的指导下,赵晨和王杰成功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然后,段景林用绳索将担架缓慢而稳定地拉上来,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