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他们的血将成为新政权的祭品。秦国的老百姓在一旁远远的看着。
商鞅登上祭坛开始宣读祭文:“尔等叛逆,不服秦律,扰乱变法,即刻枭首。”十六字念完之后,商鞅一挥手,只听“扑通”、“扑通”……一颗颗脑袋在大砍刀的切割作用下,离开主人的身体,沿着抛物线向渭水中落去,在与水面的撞击过程中发出了“扑通”的声音,身体歪倒在地。刽子手的砍刀纷纷挥舞,贵族们的脑袋纷纷离体,如注的鲜血喷涌而出。商鞅的脸色铁青,好似瘟神降临。围观的老百姓无不面容悚动,胆小的将头扭到一旁。
虽然有许多名刽子手,但并不同时落刀,而是等一刀落下之后,另一刀才抬起,刀刀之间衔接得错落有致。这在表现手法上是有讲究的,文学的美在于将普通的事情“特殊化”,常用手法是将短暂的事情拉长,在细节上一点点刻画,比如我刚才所描写的砍脑袋的那一段:“一颗颗脑袋在鬼头刀的切割作用下,离开主人的身体,沿着抛物线向渭水掉去,在与水面的撞击过程中发出了‘扑通’的声音”。商鞅出生在文化发达的魏国,年轻时曾经学习过文艺理论也未可知,反正他今天做的是将恐怖拉长,使恐怖的表现力成倍增长。与此相比,西门豹的将巫婆扔进河里,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过了大约一刻中,700多颗脑袋才宣告砍完。商鞅一甩手,全场人员立即撤离,只留下周围的老百姓在愣愣的看着。商鞅不用再讲什么训诫之词,刚才的700次脑袋落地比什么语言都管用。商鞅只需回去感受疗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