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民 主与乌托邦 > 第94章完结

第94章完结

唱衰西方还是叩问制度?

不过,弗格森所列举的六大武器也许过于强调制度,强调硬件,而忽视了精神与思想层面的武器。/幻!想,姬′ *芜!错\内¨容′包括上述斯宾格勒、德芒容以及弗格森本人在内的对欧洲地位的忧思,对西方文明的反省本身即构成西方文明中一件极其强大的秘密武器。有法国学者将欧洲精神归纳为批判精神,一部欧洲思想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怀疑、批判、创新再怀疑的思想批判史。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从上帝束缚中解脱,欧洲高扬批判大旗,社会标新立异。思想创新成为欧洲超越其他文明的基本推进剂之一。直至今日,从精神自由、思想开新的角度,欧洲仍然充满了活力。仅仅从衰落这一主题切入,欧洲文明史给我们展开的是代代不绝这种“唱衰”咏叹。不必追溯至欧洲对罗马帝国崩溃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仅从当代欧洲对社会制度反思的角度,就可以看到欧洲的这一强大文化脉动。

粗略说来,跨过上世纪90年代东西“冷战”后的短暂欢欣之后,欧洲社会意义危机凸显。对立的共产主义阵营骤然消失,以宪政民主、经济自由为框架的西方社会突然失重。先有“历史终结论”不胫而走,继有“文明冲突论”后来居上。*萝¢拉¢暁¨税* ^已_发′布\嶵¢芯,蟑\結?2001年的“9·11”事件更如晴天霹雳,给予赢得“冷战”后自信的西方一记猛掌。2008年以来,受美国信贷危机的冲击,欧洲经济一蹶不振。危机使欧洲悲观论者如虎添翼,也使更多的人加入了质疑和批判欧洲政治经济制度乃至文化体系的行列。一时间,关于欧洲衰落,西方陷入深重危机的声音此伏彼起,形成了多元主义环境下西方特有的“唱衰西方”音乐会。这种所谓“唱衰”音乐会在欧洲深陷经济困境的时候尤其引人注目,但却既非昙花一现的绚丽烟花,也非随波逐流的应时之作。所谓“唱衰”,更多的是叩问,是批判,是质疑,尤其是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叩问。

法国哲学家达瓦洛(Pierre-Henri Tavoillot)最近总结说:“9·11”事件可以被解读为非西方文明对西方政治基准——民主制度的全盘反抗;美国信贷危机不仅象征着美国霸权衰落的开始,也意味着起源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败象;而2011年3月11日由于海啸引起的日本核电危机则预示着整个现代物质文明的根本发生动摇,人类不仅最终难以驾驭自然,甚至也无法控制自身的科学发明(5)。_狐/恋,闻_血? ,无?错*内!容/换句话说,起源于西方的现代文明体系的三大基石:民主、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受到全方位挑战。笔者并不赞同将“9·11”事件看成是对民主的严峻挑战的论点。“9·11”事件可以被看成外部世界对西方价值的攻击,但从价值层面看,这一攻击是失败的。这一攻击的手法残酷野蛮,决定其无法传播正面价值。不过,“9·11”事件的确强化了西方思想界对民主制度本身的质疑和叩问。

从现象上看,在政治层面,全球化的加速使得民族国家主导地位减弱,传统左右政党之间的张力缩小,政党轮替缺乏活力,选民看不到选举的作用,社会动员乏力,政治冷感滋生,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仇外排外情绪蔓延。伴随这种结构性问题的则是利己主义的膨胀、私域对公域的蚕食、个体对公权力的不信任。

在社会层面,由于长期的繁荣与和平,民主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渐渐难以支撑越来越大的福利开支,贫富差距出现积重难返之势。对环境破坏与能源枯竭的忧虑加上经济危机的持续,使得民众对无论是英美式的占有大量资源的市场主义和德法式的福利国家模式的信心均发生动摇。同时,网络的迅速普及,不仅打破了社会原有的表达和参政格局,使得原有的民主机制无法满足民众对参政的新需求。

面对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挑战,欧洲应该如何应对?对此,法兰西学院教授罗桑瓦隆(Pierre Rosanvallon)提出民主的双重性的命题。所谓民主的双重性,即一方面民主具有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