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陈先生,对西方的艺术,我们不能否定他们达到的高度,你去听贝多芬、莫扎特、巴赫。_卡¢卡,小/税¢网` `埂_鑫`嶵′全.中国人学西方音乐也会达到很高的程度。前不久听了一些从中国来学西方音乐的佼佼者的演奏,让我非常感动。有个十二岁的小女孩,与你女儿同年,弹奏莫扎特的乐曲,感觉十分敏锐,从深圳来的。到了那个境界,不是什么(音乐)区别,那是到了灵魂的境界。
问:中国人在西方音乐方面获得突出成就的很多,马友友……
程抱一:是啊,马友友我看着他长大,我和他父亲是好朋友。中国音乐有一定的境界,但是在精神的提升方面,没有达到西方音乐的那种境界。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
问:我们不是说中国音乐的传统从古代以来失传了吗?比如说半音,原来都说中国音乐中不存在,直到后来在湖北随州的擂鼓墩,发现了编钟,才发现半音原来是存在的。为什么失传了呢?有一种解释认为中国的音乐后来慢慢地失去其崇高地位,一方面流入民间;另一方面进入宫廷,成为了娱乐性的东西,结果失去了音乐原来的意志——言志的意志。
程抱一:对,它要求皆大欢喜。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到风萧萧兮易水寒演了两个曲子,一个是变徵,是半音,就是一种悲惨,正音是比较和谐的,到了半音,西方人认为的短调,悲怆,听得人发直。?s/s¨x¢i~a,o^s/h·u!o\._c′o~m¢悲惨到极点的一种美。中国讲人情味,要求不要去破,不破就不能升,因此便只能停留在同一境界。
问:回到我们刚才谈到的文化融合的问题,除了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中西文化的交汇,实际上近代中西大通之后,现在还有一个如何界定文化范围的问题。海外华人以西文进行的创作是否属于中国文化范畴?
程抱一:应该属于这个文化的架构。我们已经不能从以前狭义的、要在疆域之内所做的来划分。比如说在美国,有很多小说家都是非常有成就的,用中文或英文写,都是属于中国文化。比如白先勇,他生活在美国,但他继续用中文写。另一个就是哈金,用英文写,他的东西,主题是中国的主题,或者是中外合璧的,都是中国文化。唐朝的时候,玄奘到印度去,从印度搬回来的做的翻译,他的翻译不管在哪里做,都是中国文化的范围。尤其是现在21世纪,已经是世界性的潮流,对于中华文化,不能局限于地域观。
思想上的成果也是一样。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一个中国人,属于中国文化几个大的references(系统),参照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的主题,去重新思考的话,都应该属于中国文化发展的有机的一部分。-墈?书`君¨ ?追?罪·歆,蟑*結-
当然,我自己的作品,恐怕也超出了中国文化的范围,假如我们用文化比较狭义地定义的话。而广义的话,恐怕还是属于中国系统。我讲广义,就是说,文化是不断演变、不断提升的。而演变与提升只有跟别的文化发生交流才会发生。假如那个文化,只知道自己照镜子的话,它就会始终停留在原有的范围,只能保存而不能达到演变与提升。所以我们跟另外一个文化交流,中国有些人认为会失去自己的灵魂,民族魂,其实这完全是错的,中国文化达到最灿烂的时候,是跟佛教交会后出现的。
问:在您看来,中国文化的新生是可能的吗?对中国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观察西方文化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难道不也存在相当大的危机吗?
程抱一:西方也处于一个堕落的状态,物欲横流。但还是有些真艺术家,不是哗众取宠的。西方底子大,好的东西并没有放弃,我们以为他们放弃了,并不。你到音乐会,展览会,看建筑。真正建筑家还是要去看大教堂。他们都去看,比如设计北京歌剧院的安德鲁(Paul Andreu),一见到教堂他都要进去看。神圣还在。
中国神圣的东西没有了,从前可能有些大境界,现在又没有东西可以替代。中国没有高贵的东西。像王朔那样的作家,好像能赚点钱,用圆滑俏皮来卖钱。美,不只是外面,我们看到的杂志上的标准美人图,那种东西是很容易厌倦的。美好像是由喷泉一样不断涌出来内心的要求。我们生命形态的独特,而不是千篇一律。我们有美的要求,因为我自己的形象,要求和另一个形象互相吸引交流。一朵玫瑰,就因为独特才达到那种灿烂。否则,一朵假的玫瑰也可以。生命的世界形成我们每个个体的独特,因而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