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民 主与乌托邦 > 第63章完结

第63章完结

最后,还要说的是,世界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文化冲突在暴力、血腥、残杀、毁灭之外,不是增加了文化之间的隔绝,而是加速了文化的交流。!w.6¨1+p`.¢c.o′m¨公元前4世纪开始的希腊化时代,11世纪后的十字军东征,地理大发现之后殖民主义的扩张等都是有力的证明。法国人类学家德沙丹(Pierre de Chardin)曾在其1955年出版的传世之作《人类现象》(Le Phénomène humain)一书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有力地论证了战争增强人类互赖性的现象。此次本·拉登企图以残暴的恐怖手段毁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但他其实将西方文明大大拉近了。伊斯兰世界今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因此,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看待全球化,与其说以血与火的手段来对全球化进行悲剧性的抵抗,不如以开放的态度,以和平的方式来接纳进而规范全球化的发展。

————————————————————

(1) 本文原刊于《文景》2003年第8辑。~优′品¨晓?税_惘` \已^发\布¨嶵?欣~漳\截`

第三只眼看民族与民族主义(1)

《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基础与历史经验》(Sociologie de la nation fondements theoriques et expériences historisques)一书是德拉诺瓦(Gil Delannoi)对民族现象怀疑、解析、辨误的集大成之作。此书以不大的篇幅,对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作了系统检索,从民族的词源、历史成因、民族意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民族国家模式及其前途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我们知道,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研究目前在中国与西方都不仅是显学,也是异常敏感的政治问题;民族主义不仅在学界、思想界争议频起,也会使社会、政治生活动荡不宁。,6/1′k^s¨w′.`c\o′m,

可以将此书研究的问题概括为两部分:一是分析解剖前人及当代学者在民族及民族主义问题上所留下的理论与著述;二是将民族现象纳入到一个开阔的全球范围内的历史与地缘的时空背景下求源、比较、梳理、解构、定位。作者认为,同民族主义一样,民族也是一种近代现象。在既无明确的疆域概念,又无严格的主权概念的古代,我们今天所讲意义上的民族是不存在的。从人类社会的组成方式上来看,民族国家乃是出现于城邦、帝国之后的政治形式。但是,民族国家并不是古代带有共同部落、血缘、语言等特征的族群的现代延续。民族、民族国家或多或少都是现代建构与历史演变结合的产物。作者认为,只有从历史长程视点着眼,将民族、民族兴衰、民族国家、民族思想及民族主义等看作民族现象的不同表象,才能较好地把握历史的真实。从这一高度出发看民族现象,可以说,迄今为止,无论是多不胜数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典籍,还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数以百计的色彩斑斓的民族国家以及还无国家的民族,都能够以普世与特殊这一对相反相成的哲学范式来进行概括和分析。从此入手,德拉诺瓦从人造的与有机的、个体的与集体的、独立的与依赖的、政治的与非政治的、超验的与功能的、人种的与公民的、连续的与断裂的等各个层面来梳理民族现象,分析民族理论所得以支撑的根据。对于作者说来,近代以来的民族现象虽然时时被形形色色的强大意识形态潮流所遮掩,但其持续时间之长、蔓延之广泛、形态之多样、生命之强韧则是任何意识形态所无法企及的。而个中原因正是由于民族现象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两极:普世与特殊,政治与文化,个体与集体……此二者不仅如车之两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而其内在张力也正是民族现象的巨大能量之源泉。作者指出:“民族,或民族国家,时而隐忍不发,时而浩浩荡荡,席卷了整个世界。尽管各种替代性的意识形态,形形色色的国际主义,潮起潮落,可能减弱民族现象的影响力,但却从未使民族本身式微。恰恰相反,民族现象短暂的退隐常常会激起更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