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选举有几个大的特点:如选举是六年一度的地方市政领导人的改换,因而主要具有地方性的意义;第二,由于这第一个特点,选举的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淡薄;第三,选举虽然是地方性的选举,但却关系到法国所有居民的切身利益,因而选民的动员程度较高;第四,法国将于明年举行在法国政治生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总统选举,故而此次选举就具有某种风向标和监测计的意义。′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这后两个特点,又使得此次选举其实不那么“地方性”,从各党各派的竞争意识来说,它的全国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结果看,此次选举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第一,法共在选举中失败惨烈,在第一轮选举中,法共得票就明显低于1995年上届选举,到第二轮投票,法共一共失去十城,不再拥有任何多于十万居民的城市。随着东欧苏联共产主义的崩溃,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立足的法共越来越重心不稳,该党近年渐渐向社会党靠拢,但左边却受到来自托洛茨基党的冲击,尽管此次选举不注重意识形态取向,选民主要以政绩和政纲为投票的标准,但法共仍受到巨大冲击。/第,一*看~书?旺! ~追?蕞\歆/漳+踕`这是对法共下届立法选举的一个严重警号。
第二是极右势力力量的消长。1995年上届市政选举极右党攻占了法国南部的四个中等城市,此次除了失去较大的土伦外,仍保住了三城。如果不算极右派内部分裂,此次选举中极右派所获总票并没有减少。此次极右选民投票的一个变化是在第二轮中;他们将票毫不犹豫地投向右派,从而也增加了右派的力量。相对于共产党力量的后退,极右势力仍然不衰,是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堪忧的现象。
社会学将民主界定为社会冲突的制度化,各政党的利益乃是各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的体现。此次选举中各派各党利用制度空间为各党自己的利益或其所代表的利益各施所能,或联合或排斥或坚守或后撤无不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这里是赤裸裸的利益竞争,没有什么道德说教,只不过,这种竞争被严格地限制在一个良好的法治框架中,既使各阶层的利益获得保护,又给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宣泄渠道。民主不是什么高尚与否的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对权力的制约方式,用制度保证利益竞争合法化。
不过民主也不是一个毫无内容的空架子,通过竞选,通过选票的流动,尤其是通过竞选期间较为集中的全国性辩论,民主宪政将社会价值突出出来,社会也将价值心态的变动反馈到政治层面,形成一种政治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卡,卡-暁!税,徃_ ,唔/错?内¢容`
选举结果还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法国的选民似乎有意同各政党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左右翼都略有收获,但都受伤而归。从全国看,右派显然占了上风,左派丢掉了四十座三万人以上的城市。而同时右派巴黎失守,丢掉了总统多年经营的老巢。首都的意义自然不同凡响,如果再加上法国第三大城里昂,右派的伤势甚至更为致命。
这一结果意味着什么?是否首都巴黎的选民向左转,而法国各省的选民向右转?或者法国选民对执政的左派和现总统希拉克各打二十大板,而对在野的右派先放一马?具体说来,这种结果的原因只能是多重的,对于各方来说原因也不尽一致,但无论原因为何,法国左右两翼都必须认真对待一个事实:即对于明年将要举行的总统选举来说,谁也不能掉以轻心。各政党执政的命运仍然高悬于选民谨慎小心地握有选票的手中。
民主政治健康运行的秘密
不过笔者的兴趣不在于总结法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经验教训,从而怎样应付下一次选战。综观西方各国的民主政治,其实有一个共同现象,即是左右两派的轮流执政。无论是多党还是两党,政党替换总是在一个左右相对明晰的中心线的两侧摆动,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规律。而且十分经常的是,选举产生的执政党的选票同败选党非常接近,此次美国大选小布什与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因为票数异常接近,充分说明了这一现象。在欧洲各国,也大多是这种情况。选民很少将自己手中的选票轻易投给一党一派,他们在各政党之间维持着一种必要的平衡。一边倒的情况当然有,但一边倒保持较长时间则十分困难。也有一些国家一党一派长期执政,如日本自民党,但这恰恰是民主制运行不畅的表现。法国此次市政选举显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平衡的结果。一般来说,左右平衡在全国性的大选中比较容易分出,但此次地方性选举法国公民也同样取得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