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荒野寒山 > 第49章完结

第49章完结

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x/i¢a?o~s+h\u~o~g+u,a\i`.`c′o′m!

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

幽涧常沥沥,高松风飕飕。

其中半日坐,忘却百年愁。

(《有一》二二)

寒山有裸虫,身白而头黑。

手把两卷书,一道将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赍衣裓。

常持智慧剑,拟破烦恼贼。

(《寒山》一五六)

自见天台顶,孤高出众群。

风摇松竹韵,月现海潮频。

下望山青际,谈玄有白云。

野情便山水,本志慕道伦。

(《自见》二二九)

在这些诗歌中,寒山的求道之心表露无遗。甚至自命为“餐霞子”,修仙养道,捧读黄老之经书,讲论道德微言,品玄论道,这样的生活,倒也颇得道家养生之意韵。此时的寒山,通过不断地诵读道家经典,对于养生之道有了深刻的体验:

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x-i¨a`o¨s,h~u?o/c-m_s,.-o+r!g!

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

能益复能易,当得上仙籍。

无益复无易,终不免死厄。

(《益者》七十九)

对于此诗的解释,项楚先生认为这是寒山对于道及修炼之术的阐释,并以道教经典加以旁证:

寒山此诗所写,为道家修炼之术,以求返老还童,变化成仙。其说见于《太平广记》卷三《汉武帝》(出《汉武内传》):“王母曰:夫欲修身,当营其气,《太仙真经》所谓行益易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行益易者,谓常思灵宝也。灵者神也,宝者精也。子但爱精握固,闭气吞液,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形易则变化,变化则成道,成道则为仙人。吐纳六气,口中甘香。欲食灵芝,存得其味,微息揖吞,从心所适。?零-点`墈.书+ ?毋_错~内~容?气者水也,无所不成,至柔之物,通至神精矣。此元始天王在丹房之中所说微言,今敕侍笈玉女李庆孙,书录之以相付。子善录而修焉。”又《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仙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三元二合谓之丹,溯流补脑谓之还,精化为气谓之转。一转一易一益,每转延一纪之寿,九转延一百八岁。西王母云:呼吸太和,保守自然,先荣其气,气为生源。所为易益之道,益者益精也,易者易形也。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行此道者,谓常思灵宝。灵者神也,宝者精也。但常爱气惜精,握固闭口,吞气吞液,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为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如是七返七还,九转九易,既益精矣,即易形焉。此易非是其死,乃是生易其形,变老为少,变少为童,变童为婴兒,变婴兒为赤子,即为真人矣。”又卷五八茅山贤者《服内气诀》:“西王母谓武帝曰:‘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所谓益易者,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常行之不倦,精神充满,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肉,五年易筋,六年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道成。位居真人,变化自由,即灵官玉女而侍焉。”又桑榆子评《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所收《蒙山贤者服气法》:“西王母谓武帝曰:‘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所谓益易者,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行之不倦,精神充满,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肉,五年易筋,六年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道成。位居真人,变化自由,即灵官玉女而侍焉。”[12]

简而言之,寒山在这里所言的是对于道教修炼方式的体会。在寒山看来,要修道成仙,就必须增益其精神,精心于修炼,以摆脱肉体,脱胎换骨。反之,则只能深陷于死亡的宿命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