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荒野寒山 > 第40章完结

第40章完结

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i·7^b-o_o^k/.*c.o\m′

林幽偏聚鸟,谿阔本藏鱼。

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茅栋》二七)

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

行爱观牛犊,坐不离左右。

霜露入茅檐,月华明瓮牖。

此时吸两瓯,吟诗三两首。

(《满卷》一○七)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欢。

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樽。

芦莦将代席,蕉叶且充盘。

醉后搘颐坐,须弥小弹丸。

(《田家》一一九)

这些诗中寒山对田园生活做了诗意的描述,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派宁静祥和、恬淡安闲、古朴自然的农家生活画面,男耕女织,贤妇在侧,孝儿凭膝,没有了世俗中的种种牵绊,也不必为仕途的种种不快而烦恼,“在这里,他有妻、有子、有鱼、有酒,是一个典型的隐居诗人,正如唐代的每一个隐士一样”[37]。准确地说,此刻的寒山也不能算是一个隐士,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一个在乡野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农夫。?墈,书.君· !耕*新/醉-哙\静谧而又祥和,从容而又温馨,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寒山做到了。在这里,寒山终于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在青山白云之间,心灵得到了休息和安慰。有妻、有子、有田、有酒,忙时相互支撑,闲时彼此开怀,人生之乐,何过于此?生活于清幽的农村之中,享受着田园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乐趣,这一切都让寒山感到惬意和满足,幸福就是在这么不经意之间让人陶醉。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四时》十七),生活的情致挡不住时间的脚步,岁月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流逝。寒山在翠屏山的生活波澜不惊,过得恬淡而又自得。“自从到此天台境,经今早度几冬春。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自从》二一二),转眼之间,过去了二十多年,此刻已是大历年间,杜光庭在《仙传拾遗》中所言的,“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38],说得大致就是这段时间的寒山。寒山也渐渐地老了,两鬓已经开始斑白,额角上两道深深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5/2.m+i¨a*n?h?u^a+t^a+n_g·.\c¨o-m/经过农村生活的风吹、雨淋、日晒,寒山活脱脱一个乡下健硕的农夫,完全没有了当年咸阳城宦游子弟的那种风采。但这样的寒山更让人感觉到具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沧桑是一种美,在寒山这里更是如此。

农村的生活并非世外桃源,寒山在翠屏山农隐的时光也并不是有意地避开了这个世界。寒山是活生生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现实的人,只不过他的生活环境由咸阳城变成了天台翠屏山的一个乡下农村。寒山的生活也并非总是伴随着花香鸟语,生活并不总是充满着欢歌笑语、诗情画意。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寒山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农居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也是安闲的。但是,同样也是艰辛的。天台本来就是多山之地,这对于寻求闲情逸致的人来说,有着俊秀无比的自然景色,有着如诗如画的风景。但是如果要在这里耕种生活,自然条件就显得相对恶劣了,山坡之地要种庄稼,所付出的辛劳又何止平原之地的几倍呢?加上农耕生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对于当地生活人的来说,辛辛苦苦一年,能够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已相当不容易了。可是当时政府的赋役制度“租庸调”遭到破坏,使得农民的负担加重。“租庸调”,是唐代前期所实行的赋役制度。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在原有的均田制基础上,制订了租庸调赋税制。唐初均田制规定:中男(年16~20岁)﹑丁男(年21~59岁)受田100亩(其中80亩为口分,20亩为永业);老男﹑笃疾﹑废疾者40亩,寡妻妾30亩,道士30亩,女冠20亩;官员受田有永业﹑职份和公廨田之分,郡王、国公至五品官员,永业田从100顷至5顷等差,六品官以下在本乡分配。在此基础上规定租庸调的征课标准为:租,每丁纳粟二石,岭南诸州纳米(上户1.2石,次户8斗,下户6斗);调,每户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产布之乡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庸,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