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荒野寒山 > 第35章完结

第35章完结

在寒山内心感觉到孤立无援的时候,作为一个深受传统熏陶的士子,寒山之放弃儒学入仕进而选择道家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也是自然而然的选择。^b-i!x′i+a.6*6!6-.¨c,o+m!“隐士遁人间,多向山中眠”,既然选择了道家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那么何处才是隐居的佳处呢?寒山开始了对于隐居之所的找寻。

可是大江南北,何地才是魂归处呢?“之子何惶惶,卜居须自审。南方瘴疠多,北地风霜甚。荒陬不可居,毒川难可饮。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之子》一三三),为了找到一方能够让自己心灵得到安宁的净土,寒山四处漂泊。可是,南有瘴疠之气,北有风霜严寒,荒凉偏僻之地不可居,瘴毒熏染之川不可饮,究竟何处是家园?此时的北方尚有战乱,唯有往南走,经过了无数跋涉与艰险,诗人最终到达了浙江天台山。

天台山脉局部

天台山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15],天台山若莲花瓣一般,神奇秀丽,相传乃是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用莲花造成的,至今在天台民间还流传着“九龙造天台”的故事,这也让天台山具有了一种神奇而美丽的光环,更加令人向往。*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天台山早在东晋时已享有盛名,孙绰《游天台山赋》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夫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天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在赋中得到了极度的渲染,自孙绰这篇掷地金声的《游天台山赋》以来,天台山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眼光,天台山一直是人们神往的胜地。

天台桃源洞外景

天台山的自然风光让人陶醉,而著名的刘阮遇仙的传说,则更是让人对这风景秀丽的增添了无限的向往之情。东汉永平五年(62),会稽郡剡县(今浙江绍兴新昌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途不知归路,饥饿之中来到一山谷,谷中溪水潺潺,桃花夹岸,俩人巧遇两个绝色女子,遂相缠绵,刘、阮乐而忘归。·珊-芭~墈\书*徃· ^嶵′薪,蟑′节.埂′欣.筷_“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半年之后两人归家始发现人间已历七世,早已是晋代,故乡的一切都变了,没有一个亲朋故旧还活着,好不容易打听到了第七代孙子,他们也只是听说远祖进山迷路再也没有回来了。于是两人重返天台山,他们想再回到桃源仙洞去,但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洞口了。此事后来被收入干宝的《搜神记》,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亦载,由此而成为了广为世人所传颂的神仙佳话,在邑人张联元的《天台山全志》中也有记载:

汉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路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尽,遥望山上桃树有子实,攀缘藤葛乃得上,各噉数枚,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嗽,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便逆流行二三里至一大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缘二女子便呼其姓,如有旧。乃相见,问来何晚,因邀还家。其家铜瓦,屋西壁、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帐、四维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二女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桃,实犹尙虚,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就之。言声淸婉令人忘忧,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使君思家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旣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复去不知何所。[16]

现在天台山的桃源洞口有两座石峰并立,名叫“双女峰”,相传就是刘晨、阮肇遇之处。洞外三公里处有一条溪水,也取名为“惆怅水”,似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一个美丽的传说,婉转而又幽远。

天台山有如此胜景,故而寒山的前辈,诗仙李白亦曾对此痴迷许久,“龙楼凤阙不肯往,飞腾直欲天台去&rdqu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