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筹划装备我们的船,为驶向加勒比海做好准备,至少要航行到波多黎各。离开船坞时,我对杰喊道:“把张帆索丢过来!”他依言把绳索丢了过来,可是我在去船尾拿绳索的路上走得太慢。就在要解开船尾绳的时候,我赫然发现浪潮的方向改变了。我们停泊时选择了合适的方向,但当翌日我们想要离开时,浪潮已完全转向。于是我们掉转船头,将船首换到原先船尾的位置。突然,我听到轰然一声巨响,船体撞上了绑在船后的铝制小艇。小艇被撞凹了,这也成为我们首次航行失误的纪念。
通常,我们要把干燥的木船放进水里时,会先将它吊在皮带上,泡在水中差不多一天时间,这样木材就会吸饱水、变得紧绷,从而把隙缝填满。可是“伊丽莎白号”从未经历过这一流程,即使是从北卡罗来纳到佛罗里达的长途航行之中。我们船的水泵无法在水位升高时自动开启,把水抽出船外,所以我们必须记得检查舱底的水位,需要时就打开水泵把积水抽走。如果我忘记在凌晨3点起床去打开水泵,等到我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时,就会走在水里;而经过6小时左右,积水就会漫过甲板。这项差事无疑攸关性命,可我们乐观地以为反正这条船很小,这样能同时让船体吃饱水,好填补缝隙。抵达佛罗里达之后,我们把船拖上岸,此时,缝隙都填好了。我们还把螃蟹、蛤蛎、藤壶、海草等附在船底的东西全部刮除干净,好让“伊丽莎白号”可以最快的速度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