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p.238.
(20) W.Benjamin:“Surrealism”,One-Way Street and Other Writings,p.238.
(21) W.Benjamin:“Surrealism”,One-Way Street and Other Writings,p.238.
第十一章 破坏型性格
本雅明第一次会见耶路撒冷大学校长马格尼斯时坚定明确的态度使朔勒姆感到吃惊,也喜出望外。他决心竭力促成本雅明移居巴勒斯坦。他返回耶路撒冷后,催促本雅明给马格尼斯寄来自己的代表作品。本雅明拖了半年多终于寄出一批作品。他在信中说,是为了等待《德国悲剧的起源》出版后一并寄去。朔勒姆接受了这一解释。接着,根据朔勒姆转告的马格尼斯的要求,本雅明寄去4位著名学者的推荐信。马格尼斯对本雅明的情况十分满意。1928年6月,他到柏林时再次会见了本雅明,并允诺每月为本雅明在德国学习希伯来文提供津贴。几年间,先后有几千美元的津贴寄给了本雅明。朔勒姆还多次写信敦促本雅明立即开始学习希伯来文。但是,令朔勒姆失望的是,本雅明一方面满口允诺,另一方面却一再推延学习希伯来文和赴巴勒斯坦考察的计划。
最初,本雅明确实对自己在德国的前途悲观失望,因此他在给霍夫曼斯塔尔的一封信中兴奋地报告:“简言之,耶路撒冷大学想在最近增添一所人文学院。而且,我可以说,他们在考虑任命我为现代德国和法国文学的教授。一个条件是,我必须在两三年内熟练地掌握希伯来文。这并不意味着束缚我的专业领域。目的是使我以一种有机的方式了解犹太文化,而且一切都是任由选择的。”(1)
本雅明预定在1928年秋季前完成《巴黎拱廊研究》后赴巴勒斯坦考察,但是,不久他把行期推迟到第二年1月。以后又一推再推,最终不再提起。1929年5月,本雅明一度开始每天跟随朔勒姆介绍的一位教师学习希伯来文。仅两个月后,就终止了学习。本雅明的食言使朔勒姆十分失望和愤怒,因为本雅明已经接受了耶路撒冷大学寄去的津贴。尽管两人保持着通信交往,但是当后来本雅明流亡巴黎期间再次向朔勒姆提出移居巴勒斯坦的要求时,朔勒姆拒绝给予任何帮助。
本雅明最初的拖延是与拱廊研究的扩展有关。1928年年底,他给朔勒姆的信中写道:“学习希伯来文现在必然会影响我的拱廊研究。……我不得不越来越扩展这项研究的设想。我因此不得不在最具体的架构内使之变得无所不包,使之占有超现实主义的遗产,并具有一种哲学王子的全部权威。”(2)
私人生活的重大变化也影响了本雅明的选择。1928年11月,拉西斯来到柏林,到苏联商务处工作,负责发行苏联电影。本雅明与她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近两个月。拉西斯后来在《回忆录》里声称,正是由于她的反对,本雅明放弃了去巴勒斯坦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