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本雅明思想肖像 > 第17章完结

第17章完结

1917年初,本雅明和朵拉返回柏林,面临再次征兵体检。\k*s^w/x.s,w?.`c.o/m~朵拉会催眠术,而且发现本雅明很敏感。她的催眠术很奏效,使本雅明产生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本雅明获得了医院的有病证明,再次躲过了征兵。4月,本雅明和朵拉举行了婚礼。此时,本雅明与父母同住,家庭矛盾很大。本雅明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不得不忍受每天的争吵。”(11)秋天,本雅明与妻子移居到伯尔尼。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取名斯特凡(Stefan,1918—1972)。

本雅明到伯尔尼后为确定博士论文的题目埋头研读康德著作,因为他确信,哲学只能在康德哲学的架构下发展。早在1913年,本雅明就认真研读了康德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的绪论》。在慕尼黑学习时,他又选读了两门关于康德哲学的课程。1917年夏,他给朔勒姆写信称:“研究康德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头等重要性,但必须推迟到更有利的时候,因为我只能从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他,这就需要大块时间。”(12)10月份,他在给朔勒姆的信中宣布“开始研究康德和历史”。¨0~0-晓¢说,惘- !已?发+布`罪\鑫.彰,劫^他声称:“我相信,就哲学的精神以及它所从属的教义而言,康德体系绝不会摇摇欲坠。相反,这一体系会建立在更坚固的基础上和更全面地展开。……尽管康德思想中的许多细节会黯然失色,但是他的体系的类型学将长存。就我的知识而言,在哲学领域里只有柏拉图的类型学可与之相比。我相信,只有根据康德和柏拉图的精神,通过修正和发展康德,哲学才能成为教义,或被整合进教义。”(13)

经过一个冬季的研究,到1918年,本雅明写成《未来哲学纲领》。在这篇文章中,本雅明在批判康德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经验理论。“经验”(德文Erfahrung,英文experience)概念正是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堡学派创始人柯亨(Hermann Cohen,1842—1918)在其代表作《康德的经验理论》中要求用自然科学来深化经验概念,主张把数学和逻辑当做知识有效性的尺度。+优′品,小~说/枉, ~首`发?本雅明也认为康德的经验理论保留有形而上学的残余。但是,他是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批判康德的经验论。在本雅明看来,任何真正重大的哲学都要考虑知识的无时限有效性和暂时经验的确定性问题。康德哲学也不例外。康德是想借助关于现实的知识(经验)把知识建立在确定和真实的基础上。但是,康德的经验概念过于狭窄,片面地陷入了技术理性、工具理性。

具体地说,本雅明认为,康德哲学有两个重大缺陷。首先,康德只承认低级经验、“机械经验”。康德想从科学中,尤其是从数学化的物理学中,获得经验的原则。这种经验也可以称作世界观。而这是一种关于最低秩序的经验或世界观。其原因不在于康德本人,而在于时代:“康德是在启蒙的星光下开始自己的庞大工作。这就表明,他的工作是建立在一种实际上被贬低得微不足道的经验基础上。”启蒙运动不承认任何权威,不仅不承认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的权威,而且不承认本来可能赋予经验以更高内容的知识力量的权威。启蒙运动只承认自然科学的经验的有效性,所认可的经验就是牛顿物理学。这种低级的经验概念限制了康德的思想。因此,康德认识论的根本错误可以归因于他所能接触到的经验概念的空洞性、肤浅性。

其次,康德的另一错误在于保留了认知意识的主体性质。康德克服了把物自体当做感觉原因的主体性质,但是没有消除认知(cognizing)意识的主体性质。这是由于认知意识是与经验(empirical)意识同构,也就是说,在康德看来,个人能够借助自己的感官获得感性经验并据此建立理念。但是本雅明认为,如果把知识看做主观建构的东西,那就大大缩小了我们的知识的丰富性和多产性。知识领域应该是完全中立于和先于主体和客体概念的领域。所以,康德的观念是一种形而上学残余,一种神话观念。所谓形而上学残余是指在知识概念中预设了孤立的单子式个人作为认识和经验主体。所谓神话观念是指对客体经验的主观错觉。例如,原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