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对杀过170多人的叔叔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甚至发誓有一天杀死俄罗斯军人的人数一定要超过叔叔。*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在上面提到的1998年绑架人质事件中,亲手“处理”这4名人质的任务就是由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完成的。
在阿尔比·巴拉耶夫死后,莫夫萨尔·巴拉耶夫接管了“巴拉耶夫帝国”的剩余江山,继续进行各种恐怖活动。情报中自然没有遗漏巴拉耶夫的“黑寡妇”敢死队。几年中,“黑寡妇”已经成为车臣武装分子最厉害的武器之一,车臣境内“黑寡妇”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屡有发生。正如莫夫萨尔·巴拉耶夫起初盘算的那样,女人可以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影响。相比于男人,女性自杀炸弹袭击者可以杀死几乎多一倍的俄罗斯人。按照车臣人的传统,面对敌人时男人躲在女人后面,这是一件极其耻辱的事情,足可以让男人之后的好几代人蒙羞。但是现在,传统的丢弃没有引起任何自责,在“圣战”的掩盖下,任何形式的不择手段都成为理所当然。
关于莫夫萨尔·巴拉耶夫的最后行踪,情报显示,2001年8月,俄军发动攻势清剿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并宣称已在车臣境内的阿尔冈地区将他击毙。¨3*叶-屋? !埂*鑫`最?哙¨而今,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却又奇迹般地出现了。
看完这份情报,普京当即命令,“阿尔法”特种部队随时做好突然袭击营救人质的准备。
因为普京清楚,跟这样的人是根本无法谈判的,必须将他们击毙,他们才会罢手。同时,要尽量确保人质的安全。
普京的决定——“绝对不向恐怖分子妥协”
做出决定之后,普京连夜召集了包括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内务部、俄罗斯南部联邦区、俄罗斯军队有关部门的最高级别官员举行紧急会议,商讨解救办法。
面对这样重大的人质劫持事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元首都会做出最诚恳的姿态,抚慰被劫持人质和受害者的家属,向公众做出“将尽全力争取使人质安全获释”的承诺。这样无疑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支持率势必将随之升高。
但是普京没有。在会上,他只是强调了俄罗斯政府长久以来执行的政策——“绝对不向恐怖分子妥协”。.2.叭′墈!书¨王· _吾·错?内/容*
普京在会上明确指出,这次劫持人质事件是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犯下的又一罪行,俄罗斯“绝对不会屈从”他们的挑衅。自此,普京每次在媒体上出现的时候都强硬地表示:“俄罗斯是不会向绑匪妥协和从车臣撤出军队的。”因为普京深知,如果俄罗斯政府妥协,让绑匪的目的得逞,那么将刺激产生更多的绑架事件。这牵涉车臣的政治地位,更涉及俄罗斯联邦的政治前途。车臣的政治地位不容改变,俄罗斯联邦的政治前途不容置疑。所以,没有妥协的空间。
会议就这样结束了。在与俄罗斯国内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的同时,会后的普京开始积极寻求全球范围内的舆论支持。普京深知,他决定采取的强硬行动必将引起人质的伤亡。虽然“阿尔法”特种部队的作战技能和专业水平有目共睹,但与破釜沉舟的车臣匪徒作战,恐怕难以保证全体人质的安全。按照世界各国特种部队反劫持作战的战例,人质伤亡少于人质总数20%就算是成功的反劫持作战行动。但是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中的人质有近千人,20%的伤亡率仍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新闻秘书准备对外发布的总统公开声明草稿中,将这起绑架事件定性为“恐怖活动”。普京的目的非常明确,他需要在目前全球“反恐战争”的大背景下,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普京希望获得各国对他的强攻策略的理解,毕竟,他预见到,将会有伤亡,甚至严重的伤亡。
不过,普京深信,为了俄罗斯,这是可以承受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