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意歌有幸福的人生归宿,应感谢养母丁婉卿对她的悉心栽培。¨狐¨恋^雯`茓+ `嶵,欣~章?踕\耕?辛+筷*若无丁婉卿教她才艺,带她进入社会名流的社交圈,她便没有机会结识夫君张正字。
◎ 宋代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也有一些人家,之所以尽心要将女儿培养成才,是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够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帮着养家。南宋时浙江一带,有一种比较奇特的风气:寻常市民若生了男孩子,都不怎么高兴;要是生了女孩子,则视为掌上明珠,倍加呵护,“随其姿质教以艺业”,如棋道、琴艺、歌舞、茶道、书画、服装设计、厨艺。女儿长大后,便可以凭着一身出色的才艺,有机会被官宦之家或大户人家雇佣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杂剧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厨娘”。这些名目,都是当时比较风光的职业,收入很高。其中厨娘排在下等,但尽管如此,厨娘雍容华贵的气势,也绝非寻常人家可比。
曾有一位太守,休假在家,想起京都厨娘“调羹极可口”,便托朋友在京城物色一名厨娘。~卡_卡^暁?说`惘+ `已_发¨布¢最+薪¢漳-劫^未几,朋友找到一厨娘,“其人年可二十余,近回自府第,有容艺,能书算”。几天后,这厨娘到了,但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停下来,遣脚夫送来一封告帖,“乃其亲笔也,字画端楷,历序‘庆幸,即日伏侍左右’,末‘乞以四轿接取,庶成体面’。辞甚委曲,殆非庸女子可及”。太守不敢怠慢,派了一顶轿子前往迎接,“及入门,容止循雅,翠袄红裙,参视左右,乃退。”这样的厨娘,连太守都深深折服。难怪江浙人家都想生个女儿好好培养。
宋朝社会涌现了很多出色的女词人、女画家、女医师、女茶艺师、厨娘,还有一些女童甚至参加了科举考试,这跟宋朝人家比较注意培养女儿的才艺与文化知识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辑 范仲淹为什么能裸捐财产创办NGO
宋朝的节育习俗与社会抚养费
节育
可能许多人都会认为,由于受“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热衷于生育。¨兰·兰*雯+茓\ ′毋^错_内/容/
抛开这种逆向种族歧视不提,即便将“中国人热衷于生育”当成一个不含价值偏见的事实性判断,这也是一个误判。因为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中国人的生育率都低于西方社会。目前所有的华人社会——包括实行计划生育的中国大陆、鼓励生育的台湾、香港与新加坡,总和生育率仅有0.9至1.2,处于世界最低水平。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与韩国,生育率也都非常低。
历史学家对古代人口与生育的研究,也可以驳正人们一直以为中国人热爱生育的错判。近代之前,在西方社会,一名已婚妇女平均会生育10个孩子。而根据程民生先生的评估,在中国宋代,北方家庭平均每户约生养6.20个子女,南方家庭的子女数目还要更少一些,平均只有5.38人。显然,宋代中国的生育率远低于中世纪的西欧社会。
因为宋朝人的生育能力不如中世纪西方人吗?不是的。这是因为从宋代开始,中国社会的育龄夫妇已经有意识地控制生育,自觉使用了节育手段。研究经济史的李伯重教授提出,宋元明清时期,生育控制在中国一些地方逐渐普及,成为这些地方人口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江浙地区,民间社会出现了普遍性的节育意识与多样化的节育技术。节育方法的广泛应用,导致南宋以降江南地区的人口增速发生“明显下降”:江南的八府一州,“7世纪中叶约有10.3万户,12世纪末叶则有102.1万户,5个世纪内增加了9倍;而13世纪初,江南人口约有800万,到19世纪中叶,则为3600万,即6个世纪中只增加3倍。”(参见李伯重《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
按李伯重先生的研究,宋人使用的节育方法包括利用药物或其他手段避孕、人工流产与实现绝育。宋代的医生已经明白多种药物可以致使孕妇流产,北宋末刻印出版的《经史证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