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三国史秘本 > 第269章完结

第269章完结

“请丞相授我五千精兵,穿越子午道,十日之内,必定攻进长安。\如.雯¨枉_ -罪′辛·章\踕+庚-薪^快_”魏延说道。这个名为子午道的山谷并不宽敞。不过,此地靠近东面,正如魏延所说,只要越过子午道,长安便近在咫尺了。“期间,请丞相穿越斜谷,直取长安,在那里合兵一处,平定关中指日可待。”斜谷是较大的山谷,可以通过大军,不过比起子午道来更靠近西面。

“棘手啊……”孔明心中不悦。谁都能想到带少数精锐由靠近东面的狭窄山谷出发,抵达渭水一带。魏军也同样可能想到这一点,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由狭窄的山谷一出来,就像钻进敌人的袋子里一样,会被敌军轻而易举地一网打尽。这种策略可谓危机重重。他拒绝了魏延的计策:“还是考虑更安全的战法吧。我们蜀军兵力不多,粮草辎重也不充足,没有实力冒如此大的危险。”

以如此少的兵力如何对付魏国的大军?就像对新城的孟达所实施的策略那样,孔明对南安、天水和安定一带(现在的甘肃省南部)的军队将领也进行了策反活动。!墈`书¢屋. !首.发\“尽可能西进。”要进攻东面却向西部进发,确实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的作战策略。蜀国的目的就是要打魏国一个措手不及。倘若与魏国正面交战,蜀国没有半点胜算。如果从西面的山谷出发,魏国为了迎击蜀军,也必须向西进军。正好也可以拉长魏国的战线,使其战斗力减弱,而且还可以把靠近这片战场的兵力吸纳过来。

天水郡的姜维便接受了孔明的策反,决定投靠蜀国。他的父亲当年战死沙场,汉天子便赏了他中郎的官职。这是当时阵亡将士的家属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姜维很有实力,年方二十七岁,此后逐渐在蜀军中崭露头角。孔明的策反工作虽然在新城失败了,但在西面的甘肃三郡却取得了成功。

如前文所述,斜谷道是可以通过大军的山谷。孔明在沿途一个叫作箕谷的地方布下了赵云和邓芝两员大将。布阵箕谷,也就意味着要兵出斜谷道了。然而,孔明率领的蜀军主力却向西面的祁山进军。这时,天水郡的姜维已经加入蜀军的阵营之中。~微_趣-晓*说¢ *蕪\错!内\容·其实,斜谷道上蜀军的动向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前来迎击的魏军司令官张郃不愧为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一发现此事,迅速向西面进军。战线一拉长,就会有机可乘,孔明期待敌人出现这样的状况。

蜀军主力的司令官是马谡,他是襄阳的马氏五兄弟之一,才气卓绝,潇洒英俊。马氏五兄弟都很优秀,其中尤以眉头生有白毛的马良为佼佼者。“白眉”一词便出于此,前文已经提过。然而,白眉马良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沙场。弟弟马谡经常和这位优秀的兄长比较,所以稍稍有些逞强的毛病。真要和马良比较,他当然有所不如。正因为如此,但凡遇上什么事情,他总想刻意表现一下自己。由祁山出兵抵达街亭、与魏军对峙的时候,他便在山上布了阵。

“在渭水旁布阵。”出发时,虽然孔明多次交代过,但马谡却把丞相的话当成耳旁风,没有遵守。在渭水旁布阵,就算获胜了,一半功劳也属于出谋划策的孔明。而若是不按孔明的计划行事,胜利之后功劳便全是自己的了。

“在山上布阵的蜀军主将是谁?”魏国的将军张郃指着山上问道。

“是马谡。”幕僚回答。

“啊,是那小子啊!”张郃笑了,那样就好办了。若是地形复杂的山也就罢了,在街亭山这样容易包围的山上排兵布阵,实在有悖常理。敌军难道有什么诡计?起初张郃心中有过这样的警惕。不过一听说敌将是马谡,他马上就明白了。年少时候在优秀兄弟互相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马谡,为了显示自己,总会做出令人称奇的举动。张郃对敌将一一作了分析,关于马谡的备忘录中,他写道:纸上谈兵。偶尔使出一个出奇制胜的招数倒也可以收到奇效,然而马谡却把“出奇”当作常态。他少年时代养成的这个毛病,不是轻易就能改的。若通常的办法难以解决问题,再使用奇招也无可厚非,但马谡却从一开始就背弃正道,专走旁门,这必将导致作战计划失败。“围攻!”张郃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对手没有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