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三国史秘本 > 第229章完结

第229章完结

因曹操进军汉中,刘备以割让荆州三郡为条件与孙权讲和后,便匆匆赶回成都。·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孙权一方则趁曹操不在,从东面包围了合肥城。包围战动员了十万大军,但镇守合肥城的曹军将领是张辽、李典、乐进等猛将,他们只以七千兵力便抵挡住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围困十余日仍没有攻下合肥,孙权决定退兵。

另一面,回到蜀地的刘备认为应该夺回被曹操占领的汉中,遂开始认真准备。当初刘备入蜀本来就是受刘璋之托而讨伐汉中之贼(也就是张鲁)。但他置五斗米道的张鲁于不顾,先兵发成都将蜀地收入了自己囊中。不过,汉中的五斗米道不可小视,因为那里是入蜀的门户之地,马虎不得。

第二年,建安二十一年早春二月,曹操从汉中凯旋回到邺城。五月,朝廷封曹操为魏王。之前他只是魏公而已。从“公”到“王”的飞跃,是史无前例的。汉朝自建立以来,就有不立皇族以外的人为王的规矩。建国之初,只有一个人臣被封为“王”,即长沙王吴芮。长沙王的子孙持续五代就没有了后人,封地也就被取消了。自此以后,称“王”者必是皇族。¢v!7`x`s-w′.+c,o?m/曹操并非皇族,却成了“王”。

总之,从《三国志》来看,建安二十一年也是战乱较少的一年。曹操晋升为王,完全掌控了内政。孙权放弃对合肥的包围后,也致力于内部合作的工作。刘备则如前文所述,为夺取汉中而做着准备,忙得不可开交。

曹操凯旋邺城之际,把汉中交给夏侯渊驻守。都护将军夏侯渊帐下,有张郃、徐晃、杜袭等众将。公子曹植和主簿司马仲达也回到了邺城。父亲当上了王,曹植也就由公子晋升为王子。曹家既已成“王”,按照惯例必须选出王太子。人们大多以此为谈资。王太子是魏王一家的后继者。于是,侍奉魏王的群臣们围绕王太子的人选分成了两派,即曹丕派和曹植派。

曹操自己也还在犹豫,究竟该由哪个儿子来继承魏王一家的大业。曹王一家的继承人问题,是比甄选皇太子,也就是汉王朝的继承人更为重大的问题。汉朝皇帝不过是个傀儡,曹操手中掌握着所有的权力。与装点门面的傀儡继承人相比,真正掌权者的继承人才是问题。

“还是选曹丕吧。”曹操犹豫多时,最终决定选长子曹丕作为继承人。_兰\兰_雯_血` ¢免·废¨粤^犊\他已经六十二岁了。倘若再年轻十岁的话,他可以自己取代汉室,建立起新的王朝。但如今,他已无法担此大任了,建立新王朝成了下一代的工作。

要推翻持续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并非易事。虽说天子是傀儡,但要将其彻底废除,在心理上还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是意志坚强和无情无义之人,则难以做到。考虑到这一点,曹操不得不选择极端继承了自己冷酷无情一面的长子曹丕。这数年间,曹操反复思考着同一个问题,而每一次都得出相同的结论。

西征归来不久,曹操叫来了三子曹植:“我从五丈原带回一名康国歌伎。她的箜篌(竖琴)弹得虽好,我却不喜欢那乐器。反正我也没打算把她留在身边,不如让给你吧。”

“啊,是那位女子吗?”

“没错。其实不只是箜篌的问题,我也不喜欢那女子的相貌。仔细看的话,会让人想起孙权那家伙来。”曹操苦笑着说道。

那位撒马尔罕女子本来有一个绕嘴的名字,曹操嫌麻烦,就取其国名为姓,称她为“康姬”。康姬有一头栗色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呈现出碧色。曹操想起孙权就是因为这双眼睛。

“真的可以吗?”

在五丈原军中初见那女子时,曹操就非常喜欢她。儿子曹植很清楚这一点,因为他自己也被那女子的姿色给迷住了。毕竟是父子,连审美也很相似。曹植在看到父亲当时的表情时,不禁这样想。不过父亲却将那么中意的女子转手送给儿子,曹植对此不太理解。

“当然可以……那女子啊,不是普通的女子。把她送给别人吧,想来想去净是些不懂她价值的人。你应该会懂她真正的价值。不会错的。”曹操目不转睛地盯着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