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三国史秘本 > 第162章完结

第162章完结

草丛里蹿出两个男子,树上也跳下一人。,6*妖*看¨书`罔- ¨首*发′那气势汹汹的架势,让这三个人看起来更有气势。三个人跑到中箭者身边。“没错,正是孙策!”他们欢呼起来。孙策只有肩头中了一箭,但箭上涂了剧毒,孙策虽然还有呼吸,却已是回天无力。许贡的儿子手起刀落,杀死了倒在地上的孙策。其他二人也拔出刀,连番猛砍孙策。这时,孙策的百名亲随才赶来,他们看到自己的主子躺在血泊里,三个男人正一刀一刀砍向孙策。这种血腥的情景让亲随们没有片刻的犹豫,他们拿起大刀,将三个人剁成了肉泥。

“我是许贡之子!”其中一个人在临死前,声嘶力竭地叫道,言语中充满着自豪。

日后成为三国之一的吴国,主君孙氏当年不过是地方上的一个小豪族。由当时所看重的“家世”来看,孙家的臣子之中,有许多人出身都比主君高贵。孙坚以前只是袁术的部将。孙策之所以能借袁术即位的机会自立,是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勇猛好战的孙策继承了孙坚的遗志,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长江沿岸自东而西的一大片地方,打下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卢江、卢陵六郡。\鸿*特·暁+税`惘+ !免+费*跃`独`然而,自立门户仅两年时间,正如史书所云——“未有君臣之固”,追随孙策的家臣们,只不过是因为孙策的强悍依附而来的罢了,就好像暂借一个落脚之处一般。孙策四处用兵,攻城略寨,只要追随他,便可以分得一杯羹。然而孙策死后,情况又会如何?家臣之中大半都不是孙家的老臣,孙策之死对于构成孙氏军团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必须防止这些人动摇。”辅佐孙策的抚军中郎将张昭下定了决心。张昭不单单是个军人,也是个大学者,更是藏书家,对《左传》极有研究,后来还为之作注。当时孙策的弟弟孙权只有十八岁,一时间只知道伏在哥哥的尸体上痛哭。张昭对他说:“此时不是哭的时候。”

孙权听到后,回头看了看张昭。张昭挽住孙权的手臂说:“请务必即刻披甲上马,巡视全军。你要大声向全军宣布,自今日起,你便是军中主帅。”

孙权点头起身。他虽然年轻,但政治嗅觉远比哥哥敏锐。!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自己处于怎样的形势之下,该如何应对为好,早在张昭说完之前,他便已经明白了。此时的孙家军团就好像从各处聚集而来的一座沙丘,大风一吹,沙子就会漫天飞舞,沙丘就会分崩离析。所以要趁早向其中灌水,想办法加以巩固。领袖新丧之时,若是有一位足以统率全军的年轻将领披甲戴盔检阅全军,便可以防止军心动摇。当时屯兵巴丘的周瑜,也率兵赶来,向全军昭示:“孙家犹在。”连周瑜这样的智者都毫不犹豫赶来拜见孙权,说明孙权是一个值得拥护的新领袖。孙家的两大支柱——张昭和周瑜没有半点动摇,其他人自然也就放下了心。

掌权者之死往往会引起族中的骚动,不过这时候孙策的儿子还只是个婴儿,乱世之中,自然没有拥戴幼主的道理。孙策之弟孙权继任,孙家内部基本没有异议。孙策人称小霸王,而孙权则被呼做“碧眼儿”,是个以才能著称的人物。这一点,一直追随孙家的人自然知道,不过新依附的人可就不清楚了。孙家本是新兴势力,新依附的人也不在少数。张昭与周瑜对这些人宣传说:“孙权才能卓著,乃不世之英雄。”而对于一般民众,风姬则托言神谕,使他们笃信:“孙家犹在,且将愈盛。”孙权的母亲对于领袖的平稳过渡也功不可没。新兴势力便是有这样的特点,因为没有古老传统的束缚,调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有一个名叫鲁肃的人,曾经是袁术的部下,后来弃了袁术投奔孙策。他一度想回自己的故乡临淮,周瑜劝他说:“随时都可以回去,不如先见孙权一面,再回去也不晚,说不定孙权是比亡故的讨逆将军(孙策)更了不起的人物呢。”“我很看重讨逆将军,若是有比他更了不起的人物,我自然愿意辅佐。”鲁肃说完,去见了孙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家世富足。虽然常说些豪言壮语,但也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