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深情厚谊,感恩不尽。_a~i_h·a?o\x/i¢a~o`s_h^u,o!..c-o\m/”
关羽并非一个人逃走,这次逃亡要带着曹操在徐州抓到的刘备的妻室,还有在下邳归降的关羽自己的家小,貂蝉也在其中。关羽将之前曹操封赏自己的钱财全都包在一起封存起来,然后写了一封致歉的书信,放在包裹上面,一并留在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门前。
“快走吧!”伴着曹操这一送别之声,关羽由小路向东北方向逃去。
听到关羽逃走的消息,曹操立刻派出追兵,不过他却反复叮嘱追兵的主将:“一定要活捉关羽,不可杀他。若是杀了关羽,你就提着自己的脑袋来见。哪怕是放他逃走,也不能伤了他的性命。”
这个时候,袁绍的阵营中正在激烈讨论该不该渡过黄河。黄河河道变迁过多次,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东汉末年,黄河河道由今天的郑州一带向北急转。在这条急转的河道沿岸,由北向南依次有白马津、延津、官渡这几个适合渡河的渡口。“津”与“渡”都是渡口的意思。颜良所包围的白马城就在白马津附近。\第¨一/看?书?旺· ^嶵¢芯*章+洁_更-歆\快!虽然关羽斩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不过曹操或许认为此地难以坚守,将城里的百姓迁去了西面。
袁绍的军事会议上,众幕僚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武将赞成大举渡河,谋士则认为应该慎重行事,毕竟对岸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对袁绍军来说,也就成了在敌军的狙击之中渡河,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即使渡河成功,对岸距离曹操的根据地很近,敌人的抵抗必然会很激烈。再者,若是战局不利要撤兵,有黄河之险在后,等于自断退路。
“玄德以为如何?”袁绍又来询问刘备的意见。
“这……”刘备措辞谨慎,“此番出兵本就是为了讨伐曹操,早晚要渡黄河,问题在于渡河的时机。”早晚要渡黄河——这似乎是在支持武将一方的见解。刘备最近一直小心从事,不提任何对袁绍作战不利的意见。其实,那些都是很快就能看到结果的东西,若是说得多了,反而容易惹人怀疑。“助长袁绍阵营内部的对立。”刘备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这一点上。,看`书_屋′暁¨税′蛧^ ¨蕪~错·内/容_袁绍虽然招揽了许多人才,但并不能才尽其用。诸多人才济济一堂,各自的才能却得不到充分的施展,相当于埋下内讧的火种了。刘备又在暗中煽风点火。
袁绍阵营内部还埋着另一个火种,那便是继承人的问题。袁绍有袁谭、袁熙、袁尚三个儿子,但现在的妻子刘氏并不是原配,她想让她的亲生子袁尚继承袁绍的位置。“长子乃是袁谭,长幼有序,不能坏了法度。”袁绍的幕僚之中自然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次子袁熙没什么影响力,而袁谭与袁尚早已分成了两派,开始了继位之争。在这种形势下,刘备想做手脚自然很容易。
前文已述,沮授在发兵进攻曹军之前,将自己的家财分给了族人。他从一开始就很悲观,在这次是否渡河的军事会议中,看到赞同渡河的一派占据优势,不禁仰天长叹道:“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由此,他对袁绍称病要回冀州。
“诸位以为如何?”袁绍召集众人商议沮授回冀州的事情。当事人沮授没有出席。
武将派的急先锋文丑道:“沮授胆小怯弱,像他这样的人,碍手碍脚,还是早回老家为好。”
“万万不可。”反对的又是刘备。把反对派留在军中才能助长对立的火焰。要是引发争执的一派离开了前线,火可就烧不起来了。
“为何不可?”文丑诧异地问,他已经把刘备当成了武将派的一员。
“沮授大人虽不善实战,但他智慧超群,不知什么时候便会有用到他的地方。反正也不用他参战,就算有些小病,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刘备说道。
“是啊……”袁绍陷入沉思。将沮授送回去,他心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