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潜听曹操说起这些的时候,已是第二年了,也就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在这一年里,皇帝年号变了四次。四月,汉灵帝驾崩,皇太子刘辩即位,改元“光熹”。八月,少帝一度逃离京城,之后重返洛阳,废掉了不吉利的“光熹”年号,改元“昭宁”。九月,董卓废少帝,立其弟刘协为帝,又改年号为“永汉”。十二月,在这动乱的一年即将结束之际,又下诏废除了“光熹”“昭宁”“永汉”,重新恢复到原来的中平六年。至于皇帝废立的原委,后文再作说明。
且说曹操召见陈潜之时,正是灵帝驾崩前夕。这时候,陈潜当然还不可能知道日后相继发生的巨变。典军校尉曹操派人来迎接的时候,陈潜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安。曹操像这样招待民间人士,实属罕见。“究竟有什么事?”见到曹操之前,陈潜一直悬着一颗心。曹家的宅院坐落在洛阳的永和里。洛阳共有二十四里。永和里又称贵里,因为达官贵人大多住在这里。*萝*拉_暁?说- /追^蕞~新~蟑\洁/单是跨过地界,就让陈潜不由得生出一股寒意,身体也不禁微微一缩。
“啊,今天很高大。”站在曹操面前,陈潜心想。
曹操坐在极富西域风情的椅子上,双手搭着扶手,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久疏问候,将军有不少日子没去白马寺了。”陈潜寒暄道。
“唔,好久没去了……我不大喜欢丰腴的女子。”曹操不假思索地答道,随后立即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今天请你来,是想请教浮屠教义的事。能否给我介绍一二?”
“浮屠的事?”陈潜不由退了一步。他是巴地五斗米道教团的人,奉教主之母少容之命,来洛阳学习月氏族人保身立命的方法。他自然也对浮屠的教义有所关心,但本身却置身于佛教之外。“我并非佛教信徒……”陈潜姑且答道,虽然他知道这个理由是敷衍不过去的。
“但你是白马寺的客人。,二!八!墈-书/旺~ .勉-废*悦+渎~”
“是的,确实如此。”
“你总不能说自己对佛教一无所知吧。”
“虽然不是一无所知,但我以为,直接去问佛教的长老,也许能得到更详细的了解。”
“你说的是月氏族人?”
“正是。他们也都精通汉语。”
“不,我想听的就是你这种旁观者的意见。”
“既然如此,虽然不知道能帮上将军多少忙,但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陈潜明白,不能再做推辞了。
“客居京城的月氏族人,虽然都是来自西域的外族,据说却能和当地汉人友好相处,没有什么摩擦,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曹操道。
月氏族的故地在遥远的中亚,有人认为他们是波斯血统,也有人认为是土耳其血统,众说纷纭。总而言之,他们的容貌、语言、生活习惯,都和中原人有很大不同。尽管如此,他们却和周围的汉人相处得相当融洽。不过月氏族人似乎并没有融入汉族生活的打算。他们遵从着自己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虔诚信守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与汉族的邻居友好相处。
“这……”陈潜一时间难以回答。他在头脑里飞速整理着思路。
“哪怕是我的家乡也和邻县的关系不好,简直就像仇人一样。虽然同属沛国,但我出生的谯县一直遭到周围人的轻视。到我祖父出生之前,谯县从来没有出过五品以上的官员。而肃县出现过朱浮、龙亢县出现过桓荣、铚县也出现过除防之类了不起的人物……至于我的祖父,又是那样的身份,难免也让我觉得脸上无光,邻县诸人也是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