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山脚下受到盘查的时候,陈潜被带到了军帐中。~q·u`s·h.u¨c*h,e`n¨g..^c\o?m`一位模样干练的将军盘腿坐在熊皮毯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陈潜。“听说你在学习《易经》?”声音低沉干哑。
“是。”陈潜低头答道。
“蹇之利?”将军问。
“在西南。”陈潜即刻回答。他暗自舒了一口气,心想,幸亏自己对《易经》略知一二。蹇卦的卦辞是“利西南,不利东北”。他谎称自己为学《易经》去的洛阳,若是回答不出这种问题,一下子就要露馅了。“这位将军似乎学识渊博啊。”陈潜惊叹不已。
“会相面吗?”
“不太有把握。”
“其他的呢?”
“笔相的话,还可以……”五斗米道的始祖张陵曾教陈潜看笔相。患者写“三官手书”之时,可以由笔迹推测对方的性格。·墈~书\君′ +冕^沸′阅!渎¢
“好,那就来占占我的笔相。”将军命侍从备好笔纸,拿起毛笔,蘸满墨水,一气写下自己的官职和姓名——骑都尉曹操字孟德。笔迹非常漂亮。骑都尉相当于近卫骑兵的师团长,是俸禄两千石的官职,几乎与中郎将平起平坐。“怎么了?”因为陈潜始终沉默不语,曹操催促道。
“将军的笔墨出彩,我看得入迷,忘记了占笔相。”这话倒不全是恭维。
“不好吗?”曹操依然用干哑的声音问道。
“非也……可谓刚毅果敢……”陈潜一惊,他看出笔迹有一种非凡之相。他虽对看笔相还不是很熟练,却也能感觉到其中流露出一股凶险,只是他不能实话实说。
“不必掩饰,但说无妨。”曹操第一次露出笑脸。
“小人……还没有掌握笔相的深蕴。,咸?鱼\墈¨书,徃? /勉?肺\跃,毒+”陈潜垂首答道。
“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曹操把盘着的腿向前伸直,“此乃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之相……是汝南的许子将先生说的,不会有错。”曹操挺起胸膛,然而一双眼睛依旧紧盯着陈潜。
许子将本名许劭,是当时最富声望的人物评论家。每月初一所作的人物品评,备受世人瞩目。在那个没有大众传媒的时代,他的人物品评极具权威。世人称赞他的评论为汝南(许子将的居住地)月旦(每个月的第一天)评。将品评称为“月旦”,便由来于此。不过,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究竟是褒是贬,外人不得而知。但对于这一月旦,曹操相当满意,总是引以为傲。
“如今天下将有乱世之虞。如此说来,我到底还是个奸雄啊。”曹操耸耸肩,视线还是没有离开陈潜。无比的孩子气,其中却藏着深思熟虑。
“笔迹也是如此。笔法看似奔放,一笔一画却早有合理安排。”
这位曹操将军让陈潜印象深刻。这一年,曹操二十九岁。他是《三国志》中最大的政权——“魏”国的领袖。废东汉献帝自立帝位的曹丕是他的儿子。不过,这时候曹丕尚未出生。
南方“孙吴”政权的统帅是孙坚,比曹操小一岁,今年二十八岁,此时正作为讨伐黄巾军的大将,向江苏北部的下邳进军。其子孙策年方九岁,孙权只有两岁。
刘备、关羽这些后来建立西方“蜀汉”政权的一派,也在摩拳擦掌,寻找有力的后盾。这在前文已交代过了。
《三国志》前期出场的英雄们,以二十九岁的曹操为首,黄巾起义时几乎都是二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