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太宗对这一股“常啸聚数百人”的“剧贼”,给予了安抚政策。~s,h!u·b`x!s`.?c.o-m?朝廷悬赏招募焦四等人,“待以不死”,放下武器,大宋就会行使赦免权,不会惩戒,还有优厚赏赐。
焦四、焦八选择了投诚,史称“请罪自归”。
三辅地区的士庶得到消息,到处都是欢庆相聚的风景,很多人开始供佛、施舍,感谢佛陀保佑人们终于免予祸患。
太宗言而有信,召见了焦四等人,赐给他们锦袍、银带、衣服、缗钱等等,并擢升焦四为龙猛军使。龙猛军,是殿前诸班禁兵之一。这是太宗时期新设立的一支部队,一般都是由“群盗不可制者充之”,这支部队平时纪律性差,彪悍善斗,但作战并无战斗力。在四川就有巡检所率领的龙猛军作战时失利,“溃为群盗”,溃败后散入绿林成为盗贼。太宗的做法则是,盗贼转化为军人,且任命焦四为“指挥使”,令其洗心革面。焦四这支队伍没有下文,这也正常,大宋养兵,是一个长期国策。`h/u~l¨i*a!n^b!o′o-k?.^c+o_m-只要焦四之类不再变乱,国家花钱养一支“冗兵”,大宋朝野认为应该。但“冗兵”渐渐成为国家负担时,就有了裁减的动议,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梅山峒蛮之变
还有一个“梅山峒蛮”发动的民变。
梅山,在今天的湖南中部,位于长沙和邵阳之间。过去,因为交通闭塞,这里很少与中原来往。一支部落居住其间,就是“梅山峒蛮”。
湖南州县多邻溪峒,溪,是溪涧流水,峒,是山间洞穴。有部落靠山靠水居住,靠水的一般称“溪蛮”,靠山的一般称“峒蛮”,但二者并无明显分界,也即“溪蛮”也有洞穴,“峒蛮”也有溪流。此地蛮族颇多,唐五代以来,常有变乱。而“梅山峒蛮”为害地方尤烈。
早在开宝八年(975),太祖正在江南用兵之时,梅山峒蛮就有了趁火打劫的行动。/二^8,墈?书.惘¢ \追,最.歆¢章?踕?当时的长沙附近七个县都遭到了梅山峒蛮的侵扰、攻略。太祖赵匡胤下诏,给这七个县被蛮贼劫掠的庶民蠲免去年的欠租,另外免除当年的租税,等于免了两年赋税。不久,又得到消息,邵阳附近也有七个县被劫掠,于是又如长沙七县诏令,也减免了租税。地方遭难,国家赔偿,是太祖太宗的“祖宗家法”。随后,太祖又派出名将李处耘的儿子,时任供奉官的李继隆带领禁军雄武军三百人到邵州戍守,为了避免过度杀伤,只允许他们带上刀盾,没有发给他们弓弩等重兵器。但是李继隆到达长沙西南、邵阳东北时,遭遇了峒蛮数千人的拦截。李继隆没有弓弩,只好以刀盾与他们短兵相接。李继隆指挥得法,力战后,峒蛮遁去。但李继隆被峒蛮毒箭射中手足,宋师伤者百余人。
到了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梅山峒蛮更壮大,发展为两部,“左甲首领”为苞汉阳,“右甲首领”为顿汉凌。二人的民间传说故实颇多,一种说法是:苞汉阳,即扶汉阳。这非常可能。古来“伏羲”,往往写作“庖牺”“包牺”“伏戏”,故,“包、苞”,与“伏”音相通或相近,是可能的。而关于扶汉阳,更有说法是后周时的一位忠臣之化名,不服大宋,故后周灭后,跑到深山老林继续与大宋对抗。显然,这是一个可以生发传奇情节的故实种子。
且说这二位峒蛮首领,经常在当地附近州郡充当贼寇,抄掠地方,劫持商人,俨然就是一方绿林。于是荆湖之地商旅不行,民居不安,人心惶惶。太宗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梅山,试图“招安”,但峒蛮不听。于是,太宗下令,要客省使翟守素,征发潭州(今湖南长沙)守军,前往“讨平之”。
翟守素到梅山后,重申朝廷“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