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他的“文人成就”,他主要的成就在政治和文学。
政治上,他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文学上,他是宋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他的诗自成一派,史称“白体诗人”,白居易风格的诗人。这些,都是推演大宋“文治”的个人成果,但更有意味的是他的行为方式。
宋太祖出生于927年,宋太宗出生于939年,王禹偁出生于954年。他是在太祖太宗之后出生的人。他出生六年后,大宋建国,他是生在大宋前,长在大宋后,耳闻目睹的都是大宋气象。
他出身贫寒,世代都是种田人,据说他家“以磨面为生”,可能有个小磨坊。但他很聪明,九岁时,居然能写文章。太平兴国八年(983),他在而立之年,登进士第,“释褐”即被授予成武县(在山东)主簿,县秘书,后来又迁大理评事,大理寺的干事,参与司法审讯。第二年就正式做了长洲(今江苏苏州)的知县。这对正处于青壮年,又是苦出身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激励。他于是对仕途有了自期于圣贤的志向。
杜甫曾有诗“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做官就要“致君尧舜”,要辅佐君王,让他成为可以与历史上的尧舜相媲美的圣君,让天下风俗回归三代时期的淳朴样子,男耕女织,各自当位;老有所养,幼有所爱,鳏寡孤独都有邦国照应,残疾人能有合理安排,等等,这种境界,就是“天下大同”,致力于这种事业,就是“天下为公”。史称“以道事君”的大义在此。杜甫的这几句诗,很精确地概括了古来士大夫出仕的目的性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