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 第152章完结

第152章完结

葱的菜园农民。卖葱,以次充好,也是一过,但不至于遭遇鞭笞。更麻烦的是:这位农户被鞭打后,伤口感染发炎,几天后,死了。农户家人不干,告到朝廷。太宗“听断”后,认为这位推官是滥用职权,等于私设公堂,故意伤人致死,被正法。“私设公堂”,在太祖时称为“擅掠囚者”,擅自以酷刑对待囚犯,是一大罪恶。

太宗对“狱囚”的同情几乎是一种天性的善良。当时有规定,死刑大案,必须由朝廷覆按审核。但这样一来,有些未必够得上死刑案的案子,也要大理寺审阅。这样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以上。太宗在“听断”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对宰相说:“每阅大理奏案,或节目小有未备,必移文按覆。封疆遥远,动涉数千里外,禁系淹久,甚可怜也。自今卿等详酌,如其非人命所系,即与量罪区分,勿须再鞫。”

朕每次阅览大理寺的案卷,看到有些案例,有的是有些文案方面的小的环节没有完备,这就要下文重新审核。大宋封疆很远,动辄就是千里之外,这样,狱囚在里面待得太久,实在是可怜。从今天开始,卿等要详细斟酌这些案卷,如果不是人命关天的大案,就尽快量罪,做出处分,不要来回来去地审核了。

太宗对“录囚”“听断”的躬亲,源于对天道的敬畏。在儒学设计中,“天道制衡君权”,是一种不宣之秘。圣贤深通“不语怪力乱神”之基本语境,但全面接受了“天人感应”学说,这之中,就有“制衡君权”的大义。君主非神,与士庶一样,乃是介于神与兽之间的存在。在没有宪政制衡的条件下,天道制衡,就是选择之一。且传统圣贤对此几乎众口一词,形成了强力传统,无人可以挑战这个传统。在文明推演中,“天道制衡”,成为君主的自觉选择,成为一种值得自豪的荣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