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 第140章完结

第140章完结

人这种星球上唯一的“历史动物”,需要了解由无数故实组成的往事,那就是历史。-k/u`n.l,u^n.o*i*l,s\.¨c·o+m·讨论历史和历史学的哲学意义,会有很多话题,譬如,历史,对个体而言,如果不懂得也不愿意懂得自己的出生前故实,那就永远是个孩子;对群体而言,不愿意思考,或隔断、割断共同体的历史,将会失去未来;而对历史缺乏一种尊重、敬畏,那就注定要犯“历史性错误”。所以思想家阿克顿勋爵说:“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历史哲学家雷蒙。阿隆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但我事实上还关心传统史学的意义,如《孟子》所言:“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如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赞誉《春秋》这部永恒的经典所言:“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褒善黜恶。”事实上,这也是西方传统史学的主旨,如塔西佗就说过类似的话:“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堙没不彰,而把千秋万世的唾骂,作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精\武-小!说*王~ ′首?发\”孙文先生一番话,看似浅显,却提炼了“历史就是当代史”“历史就是思想史”的价值方向,孙文说:“中国人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弊,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太平御览》将太宗朝之前的中国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内中所含蕴的道德训诫,比比皆是。在百年激进思潮影响下,以“反传统”为“天然正确”的各类喧嚣,对传统圣贤人物的“道德训诫”嗤之以鼻,是为近代中国最严重的一次文明坎陷。道德,是文明人类的必修课;道德垂训,是人类文明的嫡长子。人类的优雅与美,生成于洪深莫测的道德渊海。无道德,无美,无优雅。推演这个简易道理,方有文明可言。反传统,并不光荣。

《太平总类》于太平兴国八年(983)编成。*k^u¨a?i\d,u\b′o?o/k..,c?o¨m+成书以后,宋太宗对宰相说:“史馆所修的《太平总类》,从今日起每日进三卷给朕,朕当亲览。”宰相宋琪说:“陛下好古不倦,以读书为乐,这自然是好事。但是一天看三卷书,恐怕太伤神了。”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则以为鉴戒,此书不过千卷,朕准备每天读三卷,一年读完。这样想来,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亦不为难。大凡读书要自己性有所好,若不好读书的人,要他读书也读不进。”

此后,宋太宗果然每日读《太平总类》三卷,从不间断。如有哪一天事情太多而未能读满三卷,则一定在以后有空时补上。宋太宗果然一年读完了《太平总类》,便赐此书改名为《太平御览》。宋太宗从《太平御览》中读了大量史实,经常和群臣讨论历史上的帝王得失。大臣苏易简说:“皇上批阅旧史,安危治乱,尽在皇上考虑之中。此乃社稷无穷之福。”

著名成语“开卷有益”,就从这个故实中来。

一个月后,太宗在禁中读书,巳时开始阅读,发现有一只苍鹤飞到对面殿脊的兽头装饰“鸱吻”上,太宗没有理它,一直读书到申时,五六个小时过去了,一伸懒腰,发现那只大鸟还在,见太宗“掩卷”,这才拍拍翅膀飞走了。

太宗觉得神奇,说给近臣听。近臣回答说:

“这是上天被陛下好学而感动,所以要用大鸟来示相啊!过去大汉杨震读书,有鹳雀叼着鱣鱼坠落在杨震先生的讲堂下,就是这类故实啊!”

据称,全书五百万字读罢,再和群臣讨论历代得失,太宗就有了“历史经验”。

太宗论刘义隆、杨素、许敬宗

有一次,太宗对侍臣说:“朕于万机之暇,不愿意荒废读书之事。读书,这才知道历代帝王的行为方式。一个经验:如果不能有独立意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