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

延宕着到了夏天四月,张汉思做出了一个决定:除掉这位可能的祸患。\x~x`s-c~m¢s/.?c·o¨m?

他找了个名头,搞了一场超级酒席,大宴将吏。泉州的方方面面都请到了,府厅大院都是人物。隐秘处埋伏下了刀斧手,只等一声令下,就会擒了陈洪进,然后给个罪名,当众一宣布,这事就算搞成了。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酒过了几巡,眼瞅着就要令下,看上去,陈洪进一条性命已经没有别的机会了。张汉思做事谨小慎微,几步棋算计得几乎相当艺术,没有任何人透露消息。就在这个紧急当口,意外发生了。

地震。忽然地震了。

往事,按部就班地运行时,忽然出现转捩点。就在这个“偶然性”的地震事件中,历史出现了另外的可能性。犹如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一生在为私生子儿子恺撒·博尔吉亚执掌最高权柄,做好各种铺垫,眼看就要成就大事之际,父子俩人都没有料到的是:教皇忽然中毒而死。于是,所有的权谋铺垫都变成了没有结局的故实,悬想中的“可能性”像一炷香燃后的烟缕,在空气中消失了,不见了,没有了,踪影皆无。“偶然性”在众缘和合的“耦合”力量中,显现了近于决定性的影响力。¨6·吆′看+书\王. .罪?欣.璋*结?哽*欣~哙¢

这一场地震,让清源节度使张汉思的府厅栋宇摇晃、梁柱作响,大厦将倾,所有的坐立者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

惊慌中,张汉思的同谋认为这可能是老天有意惩戒谋杀者——陈洪进很可能是膺有天命的大人物。于是,同谋者在那一个瞬间转换为背叛者,他将节度使的阴谋告诉了节度副使。陈洪进闻言,迅即离去。众人惊悸而散。

从此以后,张汉思更加担心陈洪进,经常配备戒严般的警卫保护自己,史称“严兵为备”。

一把锁头换来节度使大印

陈洪进两个儿子都是泉州指挥使,多次要带领部下直接攻击张汉思,陈洪进没有允许。他知道,张汉思也有儿子,那样一来,拼的就是血肉,胜负难料,且不雅,传扬出去,就是武夫火拼,诸侯间会轻看了我。

一直到有一天,他经由长考,觉得已有胜算,就在袖子里携了一把大锁头,带着两个儿子,几个随从,穿了平常的休闲装,很安详的样子,踱步到节度使府中。`h/u~l¨i*a!n^b!o′o-k?.^c+o_m-当时有值班的卫兵几百人,散在各处,陈洪进就以节度副使的名义给他们下了命令,要他们散去。

陈洪进随即走入内宅小院,将房门在外面锁上。然后又让随从叩门,张汉思来见,一看,已经走不出大门。

疑惑间,他听见随从对他说:

“郡中军吏都拥戴陈将军做咱们清源军‘留守’。众情不可违啊。请大人将节度使大印拿来。”

张汉思再不明白,也知道五代乱世的“规矩”。他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惊慌恐惧中,从门间将大印送出。受电视剧影响,一般人以为这个官印会很大,至少像半个鞋盒子那么大;事实上,节度使印玺不大,一般只有六七厘米的边长。门从外锁,门向里开,两门缝隙间距不小,足可容得节度使大印递出。

陈洪进用一把锁头换来了节度使大印,迅速召集将校官吏,告诉他们说:“汉思昏庸、老糊涂,不能治理军府大事,现在已经主动将节度使大印授予我,从此以后,请我来管理清源军事。”

诸将吏平素也知道陈洪进的彪悍和胆略,事已如此,顺水推舟,史称“将吏皆贺”。

当天,就把张汉思转移到别的住所,又加严兵看护。

随后,陈洪进草拟了表章,给南唐朝廷——这时,南唐中主李璟已经病逝,后主李煜继任。李煜按照历史惯性,继续执行“羁縻政策”,任命“留后”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并郑重地授给他节度使的权杖“节钺”。

两头下注

这个期间,太祖赵匡胤已经平泽、潞(均在山西),下扬州,取荆湖,兵锋指处,所向披靡。后蜀、南唐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