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138章完结

第138章完结

简言之,“我”赵恒“受命于天”,对天而祈请的,是“佑民之道”。+h_t·x?s`w_.*n′e′t~

这种真诚,了解真宗一朝种种故实,就知道并非虚言。

说到“受命于天”,安于百年激进思潮的人物往往认为这是统治阶级欺骗民众的措辞,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但在我看来,这类讲述或书写,乃是一个“天大的文明”。

《自由大宪章》第一句话就是:John,by the grace of God。这位约翰,英格兰国王兼爱尔兰宗主,就认为他的权力恩典来自上帝。通常,by the grace of God这句话即翻译为“受命于天”。

事实上,美利坚的《独立宣言》虽然将主题指称由君王替换为人民,但《宣言》所引入的“超验维度”仍然是“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旨意”,且认为人的权利乃是“造物”所赋予。

更早于《独立宣言》一百多年,奠定了“美国精神”的《“五月花号”公约》,那是百多位来自英国的北美殖民者,在上岸之前为了寻求约束与自治,起草的宣誓文本。¨狐/恋!蚊¢穴¨ ·耕_歆`最~哙~它也同样引入了“上帝”这个超验主体。《公约》的第一句话就说:In the name of God。通常,这句话被翻译为“以上帝的名义”。

在世界范围内搜索,会发现,自诩“受命于天”“天赋人权”“以上帝的名义”,开始讲述正当性、合理性、合法性的政治文本,很多。这类讲述,就是“政治文明”。理解人间秩序的“超验性”前置,需要一点植根于人类心底,也即植根于“集体无意识”的冲动。抱持一点敬畏之心,抱持一点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感觉,甚至不必一定是多么深刻的认知,对这种“超验性”的肯认也会获得趋近它而不是背弃它的——能力。真诚说:谦卑,敬畏,对超验的肯认,是一种能力。在“无法无天”流行长久的时空,一些人渐渐失去了这种能力。

真宗很可能明了中原衣冠文明,其源头,是接续《尚书》《周易》传统的。在那里面,有敬畏,是在“畏天”感觉中,试图对人间的混乱做出神圣的救赎。.k·a¨n¢s·h¨u_j*u+n/.*n+e?t\所以,“神”“天”“帝”总是频繁地被讲述、被推演,甚至,被建构。

但是,中原,自嬴政以来,将封建制破毁之后,万代承袭秦制,而诞育于先秦封建制的天道敬畏,在离散中不断稀释,吾土渐趋一统,而吾民渐趋散分。领主庄园的消失,集权冷酷的高压,让社会也一点点分离。“绝地天通”在秦后成为现实,吏治无情而冷硬,民间苍白而无助。很多官员少操守,不少士庶无信仰,普遍社会不自治。是不是可以回归《尚书》《周易》传统,召回敬畏感,在秦制千年传统下,重新凝聚散沙而成磐石?

自从“五胡乱华”之后,中原迭经战乱,异族入侵成为中原不得不防的祸害;而藩镇更往往借助异族力量一逞私欲。如是,中原,现在已经越来越呈现为异于“他者”的存在,这是古圣没有遭逢的格局。但天下可以由契丹来安排吗?可以由西夏来安排吗?可以由大食、占城、蒲端、日本来安排吗?契丹人的殉葬制行径,井下投毒残害大宋子民的行径,射鬼箭行径……让真宗大帝感到不安。他能想到:当我“受命于天”开始治理中原天下时,事实上,正承受着一种沉重的责任。中原如果是“散沙”而不是“磐石”,就没有力量;而在我之上,更有一种无限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