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98章完结

第98章完结

若干年后,王钦若大搞封禅有功,以曾任宰辅的身份,加官太子太保出知杭州。~优′品¨晓?税_惘` \已^发\布¨嶵?欣~漳\截`按照真宗安排,为他送行前,官员们都要有赠别诗,杨亿不凑这个热闹,不写。王钦若向真宗汇报,真宗特意下诏,要杨亿为宰辅作诗赠送。但杨亿不奉诏,拖延,就是不写;到了送行酒宴,他也不来。

他就是要做一个姿态:我杨亿,不欣赏你王钦若。

读史多了、阅世多了,就知道“利欲熏心”这四个字,实在是对王钦若这类无格局、无操守之小人的真实写照。当利益来临时,他们是随时可以省略道德评判,直奔目标而去的,但这样一来,就要付出为人所轻的代价。此类人物,也许能够一时博得利益、地位,但最后是不可能获得士林尊重的。

有一个故实,恰好可以佐证。

王钦若在做资政殿学士,主修《册府元龟》时,因为有这类抢功推过的劣迹,很为馆职文士不喜。于是当他不在馆里时,有人就编排小品找乐子。

一位陈馆员假装王钦若已经死去,躺着;一位石馆员扮作王钦若的妻子李氏,在旁边哭丧;其余人都在左右哼唱传统哀乐《虞殡》,嘻嘻哈哈地做了一场活人出殡。¨3*叶-屋? !埂*鑫`最?哙¨这等于在咒他死。

王钦若听说这个事后,就找了这些人的“黑材料”,给真宗上了密奏,打算把他们全部驱出纂修班子。真宗将奏章转给政事堂,宰辅王旦看了,不下发,不处理,不了了之。

王钦若如果有一点为人敬重之心,就不会有人这样奚落他、轻鄙他。

史称王钦若的夫人“悍妒”,贵为一品诰命,不孕,家中也不置姬侍。王宅后面有一屋,室号名“三畏”,取孔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意思。杨亿还在跟他“冷战”之前,曾取笑他说:“公之室号可改作‘四畏’。”王钦若问为何。杨亿说:“兼畏夫人。”

科场舞弊案

王钦若主持贡举考试的时候,他的妻子差一点彻底坏了他的名声。*k?u?x*i-n?g~y!y¨.·c\o+m^

有一个名叫任懿的考生,及第做了临津(今属山西兴县)县尉。但是在他的家乡河阴(今属河南荥阳)有个占卜算卦的江湖人物常德方,得到了一封信,信中内容涉及任懿考场舞弊事。

斯事体大。大宋不允许科场腐败,于是任懿案下御史台审讯。

根据任懿的口供,可以得出事情的原委大略如下:咸平三年(1000)时,任懿补太学生,寓居在僧人仁雅的房舍。仁雅就问任懿:赶考一事,肚子里有货吗?任懿说没有。仁雅就说:“我们僧院有个老和尚名叫惠秦,此人认识不少当朝权贵。你如愿意,我可以拜托他代为‘道达’。”意思就是和尚可以帮他通朝官开方便法门。任懿很高兴,就在纸上署言,答应届时付“七铤”银子。一铤合五十两,七铤就是三百五十两白银。仁雅私自隐没两铤,将数字改为“五铤”,等于从中截留一百两。长话短说,这位惠秦认识王钦若,但惠秦来到王钦若家时,王钦若已经进入贡院考场。于是惠秦就通过王府的馆客宁文德、仆夫徐兴,将这署有二百五十两白银的纸条转给了王钦若夫人李氏。

李氏很高兴,期待能“成交”,就秘密召来家仆祁睿,将任懿的名字写在他的胳膊上,并口传任懿答应的贿银之数——二百五十,然后祁睿就进入考场告诉了王钦若。

等到任懿过了五场,祁睿借着给主人送汤饮的名义,再一次进入考场。王钦若让他转告夫人李氏,让她接受任懿“所许物”。

但是任懿没有马上付款,他及第后,预奏登科,被授予临津县尉之职。也巧,他还没有赴任,就遭遇家中丧事,于是奔回河阴。时间一耽搁,惠秦之流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贿银,就来向仁雅催讨。仁雅没有办法,就向河阴发信,催任懿付款,别坏了江湖规矩。那信写得很严厉,都动了粗口,史称“形于诅詈”。这封信,就在一年多以后,落在了算卦先生常德方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