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79章完结

第79章完结

契丹没有等来大宋使者,又赶上“瀛州之战”元气大伤,对议和一事更加着急。^z¨h¢a*o_h/a\o~z^h^a~n,.?c¢o-m-就令王继忠再次给宋廷发送信息,并且有“北朝顿兵,不敢劫掠,以待王人”之语。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契丹出兵不利,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我们不愿意(不敢)过分劫掠中原,以此来等待(或对待)王道之人(指大宋)。从太祖赵匡胤时代以来,契丹还从未如此硬撑着一点尊严表现出谦卑的口吻。

显然,契丹求和心切。

王继忠也纳闷,为何宋廷不派人来?

于是赶紧继续给真宗写信。他已经听说真宗大驾正在“北巡”澶州,而旧日相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感德军(今属福建安溪)节度使葛霸,正在澶州,为李继隆副手。于是,信件由边境官直递澶州葛霸,葛霸收到后,当晚即送达真宗行在——此时真宗已经离开京师,正在北上路途中。

真宗还不知道曹利用被“按”在天雄军,也在纳闷他怎么在天雄军待了那么久?当即手诏赐王继忠,告诉他已经派遣曹利用出使。′三¨叶′屋? -追_蕞+欣′章?截_

随后,又给曹利用手诏,促使他尽快出使;并在给曹利用的书信后,又附上给王继忠的书信,要他敦促契丹派人到天雄军来“迎援”曹利用——因为从天雄军到雄州,虽然属于大宋河北之地,但现在到处都是契丹游骑,使者出行不安全。

王继忠还没有收到真宗手诏,就听说了曹利用被“按”在天雄军,不能成行。于是,再次给真宗发信,要求从澶州另派使者前来,以免“缓误”。

这时,真宗大驾已经到达距离澶渊不远的长垣县,见信后,回信告诉他前面一封信的意思,不另外派遣他人。

几天后,真宗到达韦城县。此地在黄河岸边,地属滑州(今河南滑州市)。此时正是隆冬季节,黄河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上面可以行走车马。真宗下诏,令黄河沿线几个州郡,滑州、齐州、濮州等,部署丁夫往来于河上,凿开冰层,以防契丹骑兵渡河。·优′品?小~税,徃* ′已-发/布¢罪~欣!璋-结*

而这时候,契丹南下的大军已经到达天雄军。从天雄军到澶州不过二百里路程,形势空前紧张起来。

“无地分弩手”

天雄军听说十几万契丹大兵来临,“阖城惶遽”。太守王钦若于是召集诸将分守四城。但那时节似无人愿意据守险地,王钦若采用了抽签抓阄的办法来分配四面之守,史称“探符”。时任“驾前西面邢、洺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兼管勾东南贝、冀等州钤辖”的孙全照,此时慨然而起一股英雄气,他说:“我孙全照乃是将门之后,请不参加这次‘探符’。诸将自去选择便利处所,剩下不肯当者,全照请当之。”

诸将也同意他这个意见(笔者行文至此,不禁慨叹:天下英雄不多!),最后的结果是:没人愿意守北门。因为北门直接面对来犯之敌,必然凶多吉少。王钦若也不分辨,就将北门交给孙全照。王钦若自己选择了南门。但孙全照不同意,他的意见是:“参知政事王钦若先生是天雄军主帅,全城号令、谋划都要从主帅之处发出。南城、北城相距二十里,紧急状态下,有所请示,等待回复,这么远的距离,必然失去机会。不如居于中央府署,保固天雄腹心,机断处理四面敌情。如此,则大善!”

王钦若也接受了这个意见,另派他人固守南门。

孙全照在边境多年,熟悉契丹套路,更知道宋师利弊,于是常年训练有一部“无地分弩手”,也即机动神臂弓手。这支队伍人数不多,但精悍异常,人人手执制作特殊的朱漆弓弩,一旦将箭镞射出,无论人、马,皆可以“洞彻重甲”,可以将皮盔皮甲射穿。而且平时训练有素,随着他的指挥,灵活布阵、变换队形,史称“应用无常”。后来仁宗朝名将郭逵,论战法说:“兵无常形。”南宋名将岳飞,论阵法说:&ldqu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