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73章完结

第73章完结

石普当天就派人飞驰数百里,将这些文件送给了真宗。~晓.说·宅, ·庚`新+嶵\全-

真宗发书,看到了王继忠的信件。王继忠信中讲述了当初“望都之战”中,王超“轻敌寡谋”,结果自己被契丹擒获。说他在北朝也即契丹处做官,“唯以息民止戈为事”,只以休息天下士庶,中止两朝战争为己任。“况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这里透露的消息就是:契丹主动求和。

但是真宗一开始不相信。他对辅臣说:

“朕怀念太祖全盛之世,也以‘和戎’为国家利益所在。朕初即位,吕端就有建议,将太宗仙逝的消息去通知契丹,以此求得两国罢兵。后来何承矩也有停战的意思。但朕认为:两国从未有过交往,和平是不可以强求的。朕又想,自古以来,北敌就常祸害中原,如果不是用至德安抚、用大兵威胁,他们那种犷悍之性,岂能柔服?所以,朕不信他们。这个奏章虽然到了,但他们有多大诚意?实在不值得相信。!鸿*特¢小+税*网* *嶵\鑫?蟑′节_哽?芯\筷,”

毕士安不同意真宗意见,他说:

“近来契丹愿意归附我朝,是因为他们都认为陛下有神武之风,而且本朝雄富。他们常常害怕我朝一旦举兵北上收复幽州,所以将进攻当作防御,深入为寇。但几场大战过来,他们兵锋已经受挫,但又耻于自退,所以正好借助王继忠来请和。臣料契丹此举非妄。”

真宗又道:

“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契丹因为南下无成,所以请求盟好,固然现实如此;但是我们一旦答应他们的请盟,他们必有条件。朕已经想好:如果能够屈己安民,派个使者去谈,给他们一些货财,这是可以的。我担心的,是关南之地,曾经属于他们。如果他们拿着关南说话,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誓众,亲率大军去讨伐。”

契丹这个强劲的草原帝国,与中原帝国之“和”,必须出自他们的主动,才有希望。事实上,早在后周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就曾经有过“纳币求和”的故实。′微*趣/晓.说- ,哽?薪\最-全.那时,契丹与后晋的战争结束不久,后汉也刚刚被后周取代,郭威就派遣干员出使契丹,提出“岁贿十万贯”,要求契丹停止侵略中原,史称“契丹不许”。所以,到了大帝柴荣时代,深知与契丹之“和”,不可强求,于是乘着兵强马壮,率先北上,收复了关南之地,可惜柴荣病殁,大业中坠。

现在,契丹主动来求“和”了,怎么处理?

大宋君臣商议了一个方案,真宗手诏,令石普送给契丹派来的小校和王继忠,手诏大略说:朕丕承大宝,抚育群民,常思息战以安人,岂欲穷兵而黩武。今览封疏,深嘉恳诚。朕富有寰区,为人父母,傥谐偃革,亦协素怀。诏到日,卿可密达兹意,共议事宜,果有审实之言,即附边臣闻奏。

朕继承大宋帝王之位,抚育万民,经常想的是停火息战以安百姓,岂有竭尽兵力而轻率付诸武功的意图。现在看到你们的上奏书信,你们的诚恳,很值得嘉奖。朕富有天下,为人父母,如果能够做到停止干戈,也是朕一直以来的愿望。诏书到日,卿可以将朕的意思秘密转达,共同议定具体事宜。如果有真实的和议意见,就跟边臣联系,让他们向朝廷转达消息。

这是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议和”文书之一。

“死囚”的献祭

与此同时,契丹和大宋在和谈之际,不但没有停止攻防之战,而且华北各地狼烟四起。

真宗见情报显示契丹已经深入河北,就令前线民人进入城寨,暂避锋芒。

此役,契丹为了保证河北诸路的南下安全,也安排了西路军的“打援”。

远在河东麟府路的钤辖韩守英等人,在朔州大破契丹,斩获甚众,牛马羊、铠甲等,俘获数万计。

河东的岢岚军(今属山西忻州),也与数万契丹铁骑在一个叫草城川的地方有了对阵。一战,敌人败去。岢岚军军使贾宗估计敌人还会再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