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宋人得到一个消息:契丹北院枢密使、时任魏王的草原名将耶律斜轸,在南下途中病故。·晓`说-C¨M+S? ,免~废/越`独?耶律斜轸威名仅次于耶律休哥。此时耶律休哥已经亡故,耶律斜轸素有“草原军神”的声望,他的死,对萧太后和契丹主来说,都是极大损失。此人还是另一位“草原军神”萧挞凛的上级,他一死,萧挞凛的权威更凸显出来。契丹的军威“主心骨”,由耶律休哥转到耶律斜轸,再转到萧挞凛,代不乏人,对大宋,始终是一种威胁和压力。
契丹在萧太后的直接指挥下,大有“不屈不挠”的劲头,无论如何失利,都不管不顾,继续战斗,往互回还,或南或北,纵横在大宋边境州郡。不仅“不屈不挠”,似乎还“愈战愈勇”,不仅“愈战愈勇”,还屡屡做“惊险蛙跳”。第一个回合,契丹就越过了大宋边境要塞遂城(今属河北徐水),“蛙跳”至南部保州(今属河北保定)。?看+书_君+ _首!发+
驻守保州的大宋武官似有轻敌倾向。关南总司令傅潜曾安排先锋官田绍斌、石普去戍守保州。石普很想争功,就避开田绍斌,与保州知州杨嗣秘密商定:主动出兵攻击契丹。这么大动静,田绍斌不可能不知道。等二人出师后,至夜半未回,田绍斌就判断:这两人遇到麻烦了。于是,率领本部出城驰援。
果然,石普、杨嗣在一个叫廉良河的地方,已经被契丹包围,军士伤亡不少,余众正在苦斗。田绍斌来到后,宋师势力合为一处,契丹不知底细,听到夜半呐喊之声,瞬间夺气,溃散中,被宋师斩首二千余级,缴获战马五百匹。
“保州之战”后,契丹大军居然又置保州于不顾,拐弯北上至遂城,试图攻克这个边境要塞后,小作休整。
大名鼎鼎的杨延朗,也即杨老令公之子,恰在此地。
他任缘边都巡检使,也即边境治安巡逻部队总司令。
遂城不大,土墙不固,没有预料到契丹忽然来到,城中有了恐慌。杨延朗临阵不慌,迅即组织起城中所有丁壮,上城守卫。,x`x!k~a!n_s`h?u^w?u\.-c*o`m+
当时正赶上滴水成冰的季节,杨延朗就命人夜半汲取井水,从城里向外墙浇注。等到天亮后,外墙一片晶亮,城下一片冰坨,冰坚城滑,这样的一座水晶城,是无法攻克的。萧太后看到后,也是大吃一惊,以为此事似有神仙助阵,史称“辽师解去”,契丹大军解围而去。《三国演义》谓一隐士献计,帮助曹操在朔风条件下,垒土浇水,层层而起,结为冰土城,抵御西凉马超,很可能就源于杨延朗冰水浇城的故实。
杨延朗还组织了追击,获得契丹遗弃的盔甲器仗不少。
遂城、保州西南约二百里的定州老城也有了警讯——契丹一支正在向此地运动。关南总司令傅潜的总部就设在这里。显然,契丹试图捣毁大宋前线指挥中枢,一旦攻克,继续南下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真宗得到消息,就令朝官南作坊使李继宣领兵三千奔袭、救援。
李继宣的到来,令“关南之战”顿增亮色。
他到达定州南部一条河流时,发现契丹已经将桥梁毁坏,试图以此阻滞宋师援军。但李继宣不是凡人,他当即组织工兵架桥,顺利渡河。此时,契丹已经准备攻城。宋师迅即发起敌后攻击。三千猛士一战克敌,契丹北遁。宋师追杀五十里,直到常山。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再往北就是契丹辖境。常山下的唐河有两座桥,契丹过河后,临水扎营。但听到李继宣到来后,吓得将两座桥梁焚烧后,“拔寨遁去”,收拾营寨逃跑了。李继宣继续架桥,先头小分队过河后反身接住主力,做出了随时追击作战的姿态。
这时候,李继宣得到关南总司令傅潜的命令:停止追击。
史称李继宣“锐于击敌”,乃是一员悍将,当年太宗时代,雍熙北伐,大宋第一名将曹彬被契丹“战神”耶律休哥追击,几十万大军溃散,李继宣独独带领本部,在已经溃散的宋师之中组织起来,逆向迎击来犯之敌,居然将锐气正盛的草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