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24章完结

第24章完结

雷有终此际还是担心城内有伏兵,继续纵火。¢精\武¢晓,税+王\ ·耕\辛^嶵?哙-益州城内到处都是火焰。

天亮时,雷有终与秦翰都在城楼上。这时士兵们抓来一位“大蜀国”的三司使,也即主管财政的大臣。雷有终在城楼下积起一垛硕大的柴薪,点起火来,让这位大臣站在城堞门楼前。

城楼上,能感觉到熏炙而上的烟火。

雷有终命令,将俘获的男子,从中挑选出魁梧些的、看上去带着官相的,一个个捆绑着被拉上城堞,推到门楼处,让这位三司使辨认:是不是“大蜀国”官员。这位“大蜀国”三司使,几乎认识所有“大蜀国”的朝中官员。他也似乎很尽职,尽可能一个个认真辨认。凡是被他指认出来的,当即被雷有终左右从门楼上“摔投火中”,捆绑着的“大蜀国”官员们,从高高的城楼抛掷下来,直接摔入火中。一个整天,就这样被“摔投”了数百人。

时人认为这类官员大多被王均裹挟,虽然在伪署任职,但并非自愿,如果有机会,他们应能倒戈,重归朝廷。?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摔投火中”,未免过于惨忍。且那位三司使难免有公报私仇的冤指,故此举史称“冤酷”。雷有终曾在太宗时入蜀讨伐李顺,机敏善断,立有大功;这次继续入蜀,讨伐王均,虽有一次闪失,但最后还是讨平了叛乱,也算立有大功;但如此处理“大蜀国”官员,刑戮手段灭绝人性,应属于历史罪恶。

雷有终晚年曾经读史,某日,忽然感慨万千,扔掉手中的书,痛哭流涕道:“功名啊,不过是贪夫的钓饵啊!将军横戈开边,拔剑讨叛,死、生、食、息,全都顾不上,等到人一死,不过一口棺材藏身,从此万事都已经终了!悲伤啊!”

他的这类伤情,已经有了哲学的性质。我猜想他应该能够想起被他“摔投火中”的数百人。那些被捆绑住,惊恐、绝望而又痛苦的脸孔,一个个从他眼前被几个士卒提起、掷出的影像,他不应该忘记。

平息叛乱王均自缢

王均的最后时刻没有尊严。

他从益州突围后,一路上胁迫军民做一件事:断路断桥。·w*o*d*e_s,h!u-c/h?e+n?g,.!n*e^t\凡有道路,必在狭径之处用树木土石塞住;凡有桥梁,必在叛军过后拆毁。随后,所有经过的州郡,一律将粮仓库房焚毁。他试图用这种手段迟滞朝廷大军的追击。

益州略定,秦翰即带着箭伤开始追击王均。

另一路杨怀忠部也在追击中,他奉雷有终命令,带上本部和朝廷大军中的虎翼军一路南下。雷有终还派出了石普一部,在杨怀忠之后两天,继续追击。

朝廷大军呈现为梯级阵势,务求殄灭所有叛乱分子。

秦翰前锋追及王均后队,这部分多属于“大蜀国”后勤补给人员。秦翰一战,斩首千余人,俘获七千人,缴获战马数千匹。

王均闻讯逃往陵州(今属四川仁寿县),但还没有得到几天喘息,秦翰的大部队也到了。王均继续南窜,直到距离益州约五百里的富顺监(今属四川自贡市),才略略得到一点安顿。

富顺监在沱江下游,此地生产井盐,富甲一方,但在宋时还属于边远地区,有很多“蛮族”居住。朝廷对边远异族实行“怀柔政策”,在富顺监,每年的正月或冬初,都要由地方官动用官银置酒摆宴,犒赏地方归附于大宋的“蛮酋”。王均逃到这里时,正赶上冬初犒赏。小地方没有大兵守卫,王均很轻易进入小城。于是就着这次“犒赏”,吃了一顿饱饭。而后,结扎木筏,准备渡过沱江,直趋“蛮族”之境。此时,杨怀忠的部队到了。

王均似乎有点瞧不上这位大宋朝廷的供奉官、知蜀州杨怀忠。

虽然杨怀忠率先组织地方官军和民兵与叛军战斗,但在多次交手中,双方互有胜负。听说杨怀忠追上来了,为了鼓舞士气,王均故意放出大言,说“很快就可以让杨怀忠投降!&rdqu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