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军中,牙校、镇将将迁补军职。
这事赵昌言做得有点大。军中升迁,那是朝廷的事,某人升迁,军人要由枢密院下文,中书备案,皇上批准。邯郸守军司令赵昌言,是没有这个权力干这个活儿的。所以枢密院认为:“乡闾之间,小有偷盗攘窃之类,不应当擅自制定赏格。赵昌言的奏章意见,不合制度规定。”
真宗说:“但是赵昌言已经下令,如果不听他的,这个司令说的话,岂不成了虚言?官长失信于民,政教何以振兴施行?”
那么怎么办呢?
真宗说:“让赵昌言改一下文字说法,只说‘有功者,当为上言,请行旌赏’,就可以啦。”
朝廷编修《太宗实录》,名臣钱若水主持这件大事。他举荐了几个人,其中包括前首相李昉的儿子李宗谔。真宗指着李宗谔的名字说:“自太宗朝太平兴国八年(983)以后,李昉都在中书。《实录》这种文体,属于史策,本来应该秉笔直书。倘若被人指为‘子为父隐’,何以传信于后世?”
真宗的意思很清楚,李宗谔编修其父亲在日的《实录》,无论是否“子为父隐”,都不合适;因为即使“秉笔直书”也容易招致后世之猜疑。所以不许李宗谔参与编修。
但真宗一直想着如何安慰李宗谔。
寇准在中书,总是喜欢召集官员到私人宅第会饮,酒酣气盛之时,寇准希望尽兴,一定要关了门,将客人留下,不许逃席。这样就往往要作长夜饮,很让一些不习惯的官员害怕。李宗谔曾参加过这样的酒宴,到了晚上,他想逃席,但出不了门,于是从门扉下偷出,骑马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