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个要讲的这位主儿,可不是一般人。°ˉD优>@[品¢小t3说2?网> :免2费??o阅}?3读′论起在道教里的辈分,那得算是祖师爷级别的人物,江湖人称陈抟(tuán)老祖。这“抟”字,念“团”,有个“把东西揉成一团”的意思,可您瞧这位老祖的做派,那是半点不“抟”,反倒像团棉花——软和,随性,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
话说这陈抟老祖,生在唐朝末年,具体哪年哪月,史料上说法不一,反正掐指一算,怎么着也活了一百好几十岁。您别不信,古人记事儿有时候就好添油加醋,但这位老祖的事儿,那是连正史里都有记载的。《宋史》里就说了,他“四岁戏涡水,有青衣媪(ǎo)抱置怀中,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瞧见没?打小就是个神童,读起书来过目不忘。
可偏偏这么个聪明人,长大之后却不走寻常路。那会儿正是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今儿个这个节度使称王,明儿个那个将军称帝,换皇帝比换衣服还勤。陈抟参加科举,轻轻松松就中了进士,可回头一瞅这世道,摇摇头:“得,这官儿不做也罢,免得哪天脑袋搬家。”干脆卷起铺盖,跑到武当山隐居去了。
在武当山待了二十多年,每天除了看看书,就是打坐睡觉。人问他:“您老天天睡,图个啥呀?”他捋着白胡子笑:“睡中自有乾坤,梦里能通天地,你们凡夫俗子不懂。”据说他睡觉能一睡好几个月,不吃不喝,跟冬眠的老龟似的。后来觉得武当山不够清静,又听说华山有仙气儿,得,扛上铺盖卷儿,奔华山去了。
这华山可是个好地方,五峰并立,高耸入云,古人说“华山如立”,那气势,简直是直插老天爷的门槛。陈抟到了华山,也不盖房子,就在山里头找了个石洞,往石床上一躺,得,这儿就是家了。这洞后来被人叫做“希夷洞”,为啥叫“希夷”?《道德经》里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就是说这老神仙神神秘秘,看不见听不着,净在洞里睡觉呢。
要说这睡觉,陈抟老祖那可是睡出了境界,睡出了花样。别人睡觉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他是“昼长夜更长,睡觉最风光”。他自创了一套“睡功”,名曰“锁鼻术”,讲究“龙归元海,虎隐丹田,气沉息静,骨健身轻”。简单说,就是睡觉的时候能把呼吸调到极细微,跟没喘气儿似的,心神合一,灵魂仿佛飘到九霄云外。
华山脚下的老百姓常说:“瞧见没?那山顶上的云要是聚成个枕头样儿,准是陈老祖又在睡大觉呢!”更神的是,有人说看见过他睡觉的时候,身子周围环绕着五色祥云,还有仙鹤在洞口盘旋。?j!i.n-g?w+u\x¢s-.^c′o′m/。
话说这一天,华山来了个不寻常的访客。此人身穿粗布短打,腰里别着把朴刀,浓眉大眼,一脸英气,可眉宇间又带着几分忧虑。这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开创大宋王朝的赵匡胤。
这会儿的赵匡胤,还不是皇帝,正跟着后周世宗柴荣混事儿,官拜殿前都点检。可他为啥跑到华山来了?原来啊,那会儿柴荣病重,朝廷里人心惶惶,赵匡胤心里也犯嘀咕:“这世道,保不齐哪天就得改朝换代,我这脑袋能不能保住还两说呢。”听说华山有位陈抟老祖,能掐会算,是个活神仙,干脆来拜拜码头,问问前程。
赵匡胤顺着山路往上爬,累得气喘吁吁,抬头一看,只见松树林子里有个石桌石凳,一个白胡子老头正躺在石凳上睡觉,呼噜打得跟打雷似的,口水都流到胸口了。这人正是陈抟老祖。赵匡胤心想:“都说这老神仙神乎其神,咋跟个普通老头似的,睡相还这么难看?”
刚想叫醒他,又觉得不妥,干脆往石桌边一坐,等着。等了老半天,陈抟才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慢悠悠睁开眼:“哎哟,是哪位贵客临门,扰了老夫的清梦啊?”赵匡胤赶紧起身作揖:“在下赵匡胤,久闻老祖大名,特来请教。”
陈抟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嘿嘿一笑:“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将来的天子驾到。行了,别客气,坐下下盘棋吧。”赵匡胤一愣:“老祖说笑了,晚生不过是个武夫,哪来的天子命?”陈抟捋着胡子:“天机不可泄露,先下棋,先下棋。”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副棋子,摆在石桌上。这棋盘也怪,不是木头做的,倒像是块天然的石板,上面的棋路隐隐发光。两人摆开阵势,杀将起来。赵匡胤打仗是把好手,下棋也不含糊,走子又快又狠,总想一招制敌。可陈抟呢,慢悠悠的,看似漫不经心,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堵住他的去路。
下着下着,赵匡胤渐渐落了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