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面无表情的看着满大厅求情的人,心中却在盘算着其他。′k!a-n!s`h′u^c_h¢i,./c+o\m¢黄廷只是被推出到台面上的人,这次粮库被烧既是一个试探,也是一种表明的态度。
郑成功一直都知道军中勋贵恣意妄为,尾大不掉,却没有想到他们的手段竟然如此酷烈,丝毫不在意郑家军的前途命运。或者他们在意的仅仅是自身的前途。
粮库被烧,后面没有情报机构的支持、没有军中大将的默许,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留守厦门的情报机构金队和暗队统领已经不能用了,无论是有别的心思,还是没有发现,继续留着日后肯定是个祸害。
这次就看谁的速度更快,谁的手段更加高明吧。
郑锦知道郑成功无意处死黄廷,他背后的牵扯有点多,现在众人都在求情,施琅的事情不可能再发生,需要一个更好的台阶了。
郑锦起身道:“父王,永安伯虽有大错,但以议功、议贵而言,罪不至死。且永安伯追随父王十五年,披荆斩棘、几次都险死还生,请父王多加体谅老臣。”
郑成功赞赏的看了郑锦一眼,自己的长子真的长大了,能够看得出来这个时候的形势,其政治能力确实提升了。.t?a-k/a`n*s*h?u~.?c′o.m′
黄廷在郑家军中资历深厚,战功显著,不然也不会被郑成功提拔为前后左右中五大提督之中的前提督,一直以来都是以郑成功的心腹大将著称。
可惜,事随时移,万物皆变。昔日的心腹大将,因复明无望,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这次放任伪清细作火烧粮库,就是这么一群人的试探和反击。
黄廷没有想到的是,郑成功竟然想杀他以镇军纪,更是为了警告身后之人,他自以为凭借自己的战功、地位,军中其他人的帮衬,最多也就是重打八十军棍而已。
黄廷心中暗暗后悔不已,错信了小人的谗言了啊,不该做这个出头鸟。
当然他绝对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误。
“既然世子和众位将军求情,那就免你一死。”
这句话仿佛是天籁之音传入黄廷的耳中,他发誓是第一次感到郑成功的声音是如此的悦耳,好听,如同天籁。
黄廷叩首请罪道:“多谢藩主仁慈。”
郑成功看着有些狼狈的黄廷,冷冷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免去黄廷前提督之职,关入大牢。¨零?点-看\书` `更`新,最_全?其麾下五镇之兵,交由世子统领。”
此话一出,顿时大厅之中人声鼎沸,众将均议论纷纷,这贸然剥夺永安伯黄廷的兵权,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至于兵权交给谁,倒是次要的。关键不在于将兵权予以世子,有些吞并永安伯军队的意思。
简单来讲,郑家军就是一个武装联盟,由一个又一个的军头组成。大军头如郑成功、郑泰、郑袭,小一点的军头如前后左右中五位提督,剩下的镇将基本都是依附这些军头生活的。
这次郑成功贸然剥夺前提督黄延的兵权,是不是意味着下一步也会剥夺其他提督的兵权,甚至郑泰、郑袭两人的兵权。
这个苗头,让在场的几位提督和郑泰、郑袭等人有些不寒而栗,这种事情绝不能发生。
黄廷不敢置信的看着郑成功,关进大牢、免去前提督之职,这些都好说,只要兵权在手,翻身不过转瞬之事。况且郑家军现在形势严峻,内部纷争不断,藩主也需要自己这样的亲信大将支持。但若没了兵权,就等于老虎没有了爪牙,谁会怕没有了爪牙的老虎啊。
黄廷一直以为,郑成功只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在场的诸位都会为他求情的,毕竟大家都辛苦拼杀了十几年才荣登今天的高位,荣华富贵尚未传承子孙,谁也不希望仅仅因这样的事情而落到如此下场。
所犯错误又不是投靠伪清这样的大错,怎么能够给予这么重的处罚呢?
若没有了兵权,还怎么东山再起?
没有了军权,即便是投靠伪清也没有依仗啊,伪清岂会给人高位?
这是绝对不行的。
但刚刚郑成功说了从死刑减为撤职,若再提出反对意见,若真的惹得郑成功恼羞成怒,撤职变死刑,那就不好了。
黄廷目视郑泰,希望这个郑家军的二号人物,站出来给自己撑一下腰。平时的孝敬可没少送啊。
郑泰当然不愿意这五个兵镇掌握在郑锦手中,现在郑锦已经有了陆师九镇,水师四镇,若再执掌黄廷这五个兵镇,其手中的实力将远超自己,更不要提郑成功手中掌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