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36章 寿宴之上巧发难

第36章 寿宴之上巧发难

寿宴当日,苏府正院的海棠开得正好,粉白的花瓣落了青石地满满一层。¤咸,鱼|看~°书?+§ :@±更&?新.最\全/

苏若苕站在镜前,指尖抚过月白杭绸上的并蒂莲——这针脚比昨日又密了三分,是她昨夜挑灯赶工的。

阿满捧着《新例试行总结》凑过来,封面用旧账本的硬壳裱了,边角还沾着点枣泥酥的糖渣:"小姐,这总结您翻了七遍,再摸下去纸都要起毛了。"

"毛了好。"苏若苕把总结往怀里拢了拢,素色裙裾扫过青石板,"越像家常翻读的,越显得真实。"她对着镜子歪头笑,鬓边只插了朵绢制的玉兰花,"祖母最烦那些花里胡哨的,我穿得素净些,她看了高兴。"

正院的鎏金香炉飘着沉水香,老夫人坐在主位,眼角的笑纹比往日更深。

苏若苕刚跨进门槛,就听见西首传来银铃似的笑声——苏若菱穿着簇新的石榴红裙,金线绣的鸳鸯在裙裾上扑棱棱"飞"着,腕间金镯子撞出清脆的响:"姐姐这素色衣裳倒衬得人更素净了,倒像是庵堂里的小师傅来化缘。_如~文^网* ^追?最?新^章,节!"

"三妹妹这话说得巧。"苏若苕走到老夫人身边坐下,把总结轻轻搁在案上,"上月庵堂的小师傅还托我带话,说苏府捐的冬衣够三十个小师傅穿到开春。"她翻开总结第一页,"您瞧,这是省下的布料数目。"

满座的目光唰地聚在那本旧账本上。

苏若菱的金镯子突然磕在桌沿,发出闷响——她昨日才听王妈妈说,这总结里记着各房领布料的明细,连她去年多要的半匹蜀锦都记了。

她捏着酒盏的指尖发白,强撑着笑道:"姐姐行事雷厉风行是好,可祖制哪能说改就改?

若是伤了家族和睦......"

"三妹妹说得对。"苏若苕突然举杯,素白的杯盏和苏若菱的金壶碰出清响,"我确实辛苦。.k¢a′k¨a¢w~x¢.,c·o*m¢"她转向老夫人,眼尾弯成月牙,"前日给二房裁冬衣,发现他们去年的夹袄里子还能拆了做小丫鬟的护膝;昨日查账才知道,各房每月多领的线头能凑成三床被子——这些省下来的布料银两,够供两个学堂一年开销呢。"

王妈妈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茶沫子溅在袖口:"大小姐如今连裁衣都亲自动手,真是......"

"是辛苦。"苏若苕接口快得很,"可王妈妈您昨日还夸绣房的小桃手巧,说她拆旧衣的手法比绣娘还利落——我不过是跟着学罢了。"她翻开总结第二页,"这不,小桃拆的旧衣都记在这儿,绣娘可以当场核对。"

绣房周妈妈早被老夫人使了眼色,上前翻了两页便首点头:"回老夫人,这数目和绣房的账册分毫不差。

上月各房多领的料子,确实能凑出两个学堂的用度。"

老夫人捏着佛珠的手停了,目光扫过苏若菱发红的耳尖:"看来苕丫头是真心为家计着想。"她敲了敲案几,"新例继续推行,至于那些......"尾音拖得老长,苏若菱的石榴裙突然被椅角勾住,她踉跄两步才站稳,鬓边的珠花叮铃当啷乱响。

宴到半酣,顾砚之端着茶盏踱过来。

他月白锦袍上连个绣纹都无,倒比满座华服更显眼。

苏若苕悄悄往廊下退了两步,夜风吹得她鬓角的玉兰绢花轻颤:"侯府的账单......"

"早让人送到库房了。"顾砚之垂眸看她,眼尾的痣在烛火下忽明忽暗,"你前日说想查各房领布料的旧账,我让人把侯府田庄十年的领粮册抄了个底本——"他从袖中摸出张纸,上面画着只歪歪扭扭的猫,"照着你说的,用最笨的法子记,让人挑不出错。"

苏若苕捏着那张纸,指尖发暖。

远处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响,两人转头望去——苏若菱的金酒盏碎在地上,琥珀色的酒液浸了她的石榴裙,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她抬头时眼眶泛红,却还扯着嘴角笑:"手滑了,姐姐别见怪。"

"不妨事。"苏若苕应得轻快,目光却落在她脚边——碎瓷片里混着半枚铜钱纹的盘扣,和前日周妈妈比对的旧衣上的一模一样。

夜更深了,苏若苕踩着满地落花回竹影阁。

阿满举着灯笼走在前头,忽的咦了一声:"小姐您看,廊下有个包裹。"

青布包袱上压着张字条,是绣房周妈妈的笔迹:"昨日裁衣剩的料子,照着您的尺寸裁了半件中衣,明日送针脚来。"苏若苕捏了捏包袱,里面硬邦邦的——像是夹着什么纸页。

"许是周妈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