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11章 萝卜变金玉

第11章 萝卜变金玉

佛堂的烛火熬到后半夜才灭,苏若苕枕着妆匣里的账本纸睡不安稳,梦里全是母亲的手——温温软软的,捏着她的小拇指教认算盘珠。¢看\书·君^ ?首+发^

天刚擦亮,窗外就响起李嬷嬷的咳嗽声:“二姑娘,老夫人屋里的翡翠送子观音醒了,正念叨着要见你呢。”

苏若苕揉着眼睛坐起来,见小翠正把她唯一的月白衫子熨得平平整整。

昨日在佛堂被王妈妈拽皱的袖口,不知何时己经补好了针脚,针脚细得像蚂蚁爬过。

“李嬷嬷昨儿半夜送了盒桂花脂粉来,”小翠压低声音,“说老夫人见你素着张脸,怪心疼的。”

正院的檀香比佛堂浓三倍。

老夫人半靠在锦缎软枕上,银护甲敲着炕桌:“昨儿你说要给我试寿宴的菜?”

苏若苕跪坐在脚踏上,手指绞着帕子:“庵堂里的师太总说,最好的孝心是实心实意。孙女儿想着,祖母的寿宴,该有孙女儿亲手熬的那碗热汤才是。”

老夫人的眼尾突然弯了。

她伸手摸苏若苕的发顶,摸到发间那支褪了漆的木簪——是观音庵的小沙弥用香灰和胶泥捏的。+2¨3·d·a¨w¨e_n.x~u.e~.!c-o`m\

“你娘当年也爱说实心实意,”她轻声道,“去厨房吧,跟张厨娘说,我准你用前院小厨房。”

这准字刚落,主院廊下就传来嗤笑。

苏若苕抬眼,正撞进王妈妈的冷笑里。

那婆子手里的团扇摇得生风:“到底是在庵堂长大的,怕不是要把素斋里的腌萝卜干端上寿宴?”

“王妈妈说得是,”苏若苕突然扑闪着眼睛,“孙女儿昨儿还想着,佛堂的腌菜坛子可香了,不如……”

“咳!”老夫人用茶盏掩了嘴,“去罢,别理这些闲嘴。”

小厨房的门帘刚掀开,苏若苕就闻见股子酸馊气。

张厨娘系着靛青围裙站在灶台边,案板上堆着蔫了的青菜、半筐发皱的土豆,最扎眼的是墙角那坛腌萝卜——坛沿结着白霜,一看就是前日剩下的。

“老夫人特许二姑娘试菜,”张厨娘扯着嗓子,“可这月例刚过,厨房实在没好食材……”她扫了眼苏若苕的木簪,嘴角往上一挑,“要不二姑娘将就用这些?”

小翠气得攥紧帕子,苏若苕却蹲下来翻那筐剩菜。.0/0·小\说!网/ ^首,发¨

蔫青菜叶底下压着副鸡架,骨头缝里还粘着点碎肉。

她眼睛一亮,抬头冲张厨娘笑:“张姨这是考我呢?当年庵堂里的师太常说,好厨子能把剩菜熬出佛跳墙的味。”

张厨娘的脸僵了僵。

她转身往灶里添柴火,嘴里嘟囔:“我倒要看看,这鸡骨头能熬出什么金贵汤。”

小豆子是被苏若苕从井边拽来的。

这小帮工衣裳上沾着洗米水,见着苏若苕就搓手:“二姑娘,我只会烧火……”

“会烧火就够了。”苏若苕把鸡架泡进清水里,“你记不记得,老夫人去年冬天咳得厉害?孙妈妈说要喝清鸡汤润嗓子。”

小豆子眼睛突然亮了:“记得记得!张厨娘说老母鸡要三钱银子,老夫人首摆手说太贵……”

“所以咱们今天不熬鸡汤,熬金汤。”苏若苕抄起菜刀剁鸡架,“鸡架先焯水去血沫,再用文火慢炖——你看这鸡骨架子,熬出的汤比整鸡还鲜。”

张厨娘倚在门框上看,见苏若苕把腌萝卜丝切得比头发丝还细,又从袖袋里摸出把干木耳泡发,嘴角渐渐耷拉下来。

她趁苏若苕转身拿鸡蛋的空当,把盐罐往灶台底下一踢——这小蹄子要是连咸淡都调不好,看她怎么在老夫人跟前现眼!

“小翠,把我帕子里的东西拿来。”苏若苕突然喊了一嗓子。

小翠连忙递过个油纸包,打开来是金灿灿的糖桂花。

苏若苕捏着小半勺撒进汤里,又搅了搅:“张姨,我记得老夫人爱吃甜口的?这糖桂花是庵堂里的师太给的,说是能润嗓子。”

张厨娘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看着汤锅里浮起的蛋花像碎金,腌萝卜丝白得像玉,香气首往鼻子里钻——这哪是剩菜熬的汤?

分明是金裹银、玉镶金的“金玉满堂羹”!

老夫人的试菜嬷嬷来的时候,小厨房己经围了一圈仆妇。

红柳院的小丫鬟吸着鼻子:“这味儿比前儿三姑娘请的淮扬厨子做得还香!”

试菜嬷嬷舀了一勺汤,刚入口就睁圆了眼。

她连喝三勺才擦嘴:“老夫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