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娃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娃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6章 戏台之上演真情

第6章 戏台之上演真情

中秋前一日,苏府正厅里,老夫人的鎏金护甲敲着红木圆桌,发出清脆的响:“菱丫头说要演《西厢记》?”

苏若菱捏着帕子福了福身,月白纱裙上绣的并蒂莲随着动作轻颤:“老祖宗,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最是雅致,我前日里还请了戏班师傅调嗓——”她眼尾扫过立在廊下的苏若苕,“至于红娘么……”

“不如让二姐姐来扮?”话尾甜得发腻,“红娘是个伶俐的小丫头,二姐姐素日里最会理厨房账,定能演得活灵活现。:幻~.¤想>-姬?* ??D免??费¥??阅o?读?a”

廊下的苏若苕正逗弄老夫人养的雪团儿,闻言抬头,发间的木簪晃了晃:“好呀。”她蹲下身摸了摸猫背,“红娘虽小,却是全戏的魂儿呢。”

老夫人眯眼瞧着两个孙女,茶盏里的茉莉浮起又沉下:“既如此,明日开宴前,你们来我屋里对对本子。”

是夜,苏若苕房里的烛火首亮到三更。

小翠捧着个青布包袱进来:“姑娘,老夫人屋里的王妈妈送了件素绸衫子,说是配红娘的扮相。”

苏若苕正对着铜镜描眉,笔锋顿了顿:“王妈妈可提旁的了?”

“提了。”小翠压低声音,“她说老夫人午后翻《玉茗堂西梦》,翻到《西厢记》那页时,茶渍正好浸在‘红娘传书’那折。/x^g_g~k.s~.~c¢o′m?”

镜中女子忽然笑出个小梨涡,指尖在桌案上敲出轻快的节奏——老夫人这是默许她动点“小手脚”了。

中秋当日,苏府后园搭起的戏台上,红灯笼映得琉璃瓦发亮。

苏若菱扮的崔莺莺踩着碎步登场时,满座宾客的喝彩声几乎掀翻檐角的铜铃。

她着一身茜色绣金襦裙,鬓边斜插的赤金步摇随着转身叮当作响,唱到“待月西厢下”时,眼波流转间当真有几分大家闺秀的娇怯。

老夫人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转头对身边的苏若苕道:“你这妹妹倒真是下了功夫。”

苏若苕正低头理着自己的素绸裙角,闻言抬头笑得憨:“妹妹生得美,穿什么都是好看的。”

轮到红娘上场时,戏台前的烛火忽的晃了晃。

苏若苕执一柄湘妃竹团扇,月白衫子上只绣了两朵淡竹,脚步却比寻常红娘快了三分。

她一甩水袖,开口唱的却是自己改的新词:“红娘虽小性刚强,不畏权贵不欺良——”

台下传来抽气声。].搜?搜±<小£~t说{:网? ˉ}`追%§最μ新??章±?节μ?

苏若菱正躲在幕布后抿茶,茶盏“当啷”掉在地上。

她盯着台上那个素衣女子,见她眼尾微挑,唱到“今日戏台虽非真,但愿真心换真情”时,目光竟首首扫过自己藏身处。

“停!”苏若菱掀开幕布冲出来,鬓边的步摇撞得发簪歪斜,“这词儿不对!戏本子里哪有这个?”

老夫人的茶盏“啪”地搁在案上:“菱丫头这是作什么?”

苏若菱急得眼眶发红,绞着帕子道:“许是戏班记错了词——李嬷嬷,去后台查查!”

李嬷嬷刚要往台上走,却被一道身影拦住。

苏若苕不知何时下了台,正站在李嬷嬷跟前,笑得像只偷到鱼的猫:“嬷嬷可还记得上月十五?您说老夫人夜里总睡不安稳,特意送了安神药来。”她压低声音,“那药里的茯神,是不是掺了三分夏枯草?”

李嬷嬷的脸“刷”地白了。

上月那事她本以为做得隐秘,却不想被这小祖宗抓了把柄。

她喉头动了动,后退两步福身:“老奴记错了,这词儿原是老夫人允的。”

老夫人端着茶盏的手这才松了松,眼尾的笑纹更深了:“菱丫头,你二姐姐这红娘,倒比戏文里的更鲜活。”

戏终谢幕时,苏若苕的素衣被掌声映得发亮。

老夫人招手让她近前,褪下手腕上的翡翠镯套在她腕间:“我年轻时去江南,老玉匠说这镯子要遇个巧心的主子才养得活——今日看来,是找对人了。”

苏若菱站在人群后,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望着苏若苕腕间的翡翠,又看了看自己身上价值不菲的珠钗,忽然觉得那些金叶子银片子,倒比不过老夫人眼里那点笑模样。

月上柳梢头时,戏台后的妆匣还敞着。

苏若苕正对着镜子卸头面,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靴底碾过落叶的声响。

她没回头,只把发间最后一支木簪拔下来:“世子哥哥来得倒巧。”

顾砚之的影子投在镜中,玄色大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