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标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朱元璋也松了口气,然后看向朱辰道:“自上次你跟咱说了摊丁入亩之策后,咱就在朝会上让山东先试行,然而这开始清丈田亩,便闹出乱子来了。.5?d/s,c*w¢.?c?o′m?”
“是不是那些士绅蛊惑百姓,说摊丁入亩是朝廷为了增加赋税,所以如今山东百姓都抵制清丈田地吧!”还没等朱元璋说怎么乱,朱辰当即就接上话来。“额!你怎么知道?”朱元璋顿时好奇问道。“自古以来,他们不都是这个套路吗?反正法不责众,朝廷总不能把百姓都杀了吧!最后多少政策不都是因此无疾而终了。”“哎!你说的是!”朱元璋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咱清丈田地,施行摊丁入亩之政都是为了他们好,这些百姓怎么不肯相信朝廷的话,反而相信这些士绅的蛊惑之言呢!”“呵呵!这个问题,你应该问问自己?”朱辰却是冷笑着说道。“问我?”朱元璋手指着自己,有些不可思议。“不然呢!”朱辰白了朱元璋一眼,然后说道:“朝廷出尔反尔的多了,百姓都被坑害怕了,自然不敢相信朝廷的话,而且朝廷的政令压根触及不到最基层的百姓,而那些底层百姓压根没钱出远门,平日里根本接触不到官衙,即便能去县城,大多数人也看不懂朝廷公文。”“朝廷和基层百姓之间,其实是隔断的,百姓们想了解朝廷的政令,都是通过士绅们的转述传达,对他们好的自然是如实说,对他们不好的肯定会曲解,最终借助民乱,让政令无疾而终。”“哎!咱也知道此事,所以我才想问问你,是否有办法能够将政令传递到基层百姓耳中,让他们不被士绅所蛊惑?”朱元璋说完,看向朱辰,这才是他主动找朱辰的缘由。“其实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哦!怎么说?”朱元璋好奇的问道。“只要能打破士绅与百姓之间的壁垒,将朝廷的控制权延伸到基层乡村中去,自然就能不让百姓被那些乡绅们所蛊惑。”“你这说得倒是轻巧,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士绅在乡村耕耘多年,朝廷若是能够将权力延伸到乡村基层去,咱还用找你吗?”朱元璋犯了难道。士绅多是乡间大户,田产富足,常雇用本地乡民代其种田耕地,只靠这一资源,他们便笼络了大批佃户,加之常年在乡间主事,掌握了民间的话语权,百姓遇事都肯仰之仗之,常年累月的积累,士绅老爷们在民间已成权威,岂是那么好撼动的?“这事我自然知道,所以要想将朝廷权力延伸到乡村必须借用巧力,不能蛮干。”“哦!如何个巧力法?”“报纸!”“报纸?”朱元璋有些不明所以。“就是以报道一些新闻和时事评论,类似于军报,朝廷的奏疏,不过一般的报纸,自然不会报道这些事关国家机密的东西,而是以民间的消息为主,将朝廷的政令也可以刊登其中,当然,最好用白话文,这样普通百姓才能看得懂,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绕过士绅,将控制权延伸到基层中去。`1′4~k¢a·n¨s~h!u!.,n+e!t·”朱辰将关于报纸的前世今生,大概给朱元璋科普了一下,其实这玩意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汉朝出现的邸报,以朝廷为主导的类似报纸的公文,并不讲求传播性。相比起戏曲,小说,报纸又是另外一种传播讯息的方式,而且可以流传更广……从报纸诞生开始,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威力,远远超过靠写禁书的文人,甚至可以说,那是降维打击。唯一比较为难的是,报纸的传播,也受到交通的限制!听完朱辰的话,朱元璋顿时狂喜不已,作为一个政治属性点满的人,他很明白这个报纸对朝廷的好处,一旦功成,士绅文官们再也没法裹挟民心,对抗朝廷的政令。“父皇,这报纸的确能打破士绅对百姓民心的垄断,但是百姓大多不识字,他们最终还是要靠那些识字的读书人来解读的,到时候他们依然可以借此曲解政令。”这时候,朱标在一旁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百姓们大多不识字,即便是日常通用的白话文,也未必能看懂,遇见看不懂的书本,多半还要仰仗识字的读书人替他们解读,而掌握了解读权,他们不又能肆意歪曲报纸内容了嘛!“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光靠报纸是不可能打破士绅对百姓的舆论垄断的,一旦朝廷印发了报纸,就让各地衙门的文吏去乡村基层向百姓宣读,如此一来,就能防止政令被曲解。”显然朱辰早就有了对策道。朱元璋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你怕是想得太好了,这些文吏只会捞钱,早就与当地的士绅勾结在了一起,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