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李成桂
皇宫中的朱元璋看到徐达送回来的急报时,其实和徐达傻眼的状态差不太多,怎么都没有想到,周远口中三百年后,会灭亡大明的民族,此时竟然过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惨样子。?x·g+g¢d+x~s\.?c~o,m′
那他还打不打?
打了,就好像是在欺负人,而且徐达信上也说了,灭族亡种可比打仗难多了,白白耗费人力物力,好像是得不偿失。
可要是不大,那万一真要是像周远所说的历史一样,过了几百年,这女真人突然又崛起了呢?
就在朱元璋犹豫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之前周远在将元朝和蒙古人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民族融合的问题。
这一下瞬间解决了朱元璋的问题。
既然,元朝的民族融合是一个坑,那他大明反着来不就是了?
现在的朱元璋听了周远这么多课之后,已然有了自己的思考了,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一点。
女真族现在左右不过十几万人,扔到大明这上千万人口的大染缸里,只要把他们打散,不聚集在一起,都不用几代,只需要十年,立刻就可以从各种意义上,让女真人这个部族消失。′j\i¨n+g¨w_u\h·o,t¨e~l′.?c?o\m*
至于如何让这些女真人乖乖听话迁徙,那更简单了,蒙古人已经给过范例,生在汉地懂汉语的女真人规划为汉人,懂蒙语的,视为蒙古人。
二者都不懂的,才视为女真人,直接将女真人为主体的部落人口弄没了三分之二。
那这些女真人真的想当女真人么?
封建时期可不讲什么民族荣誉,一切都是以活下去为目的。
一边是农耕文明,一边是游牧文明,无论是那一个都比他们被迫的渔猎文明要来的发达。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可奈何他们就是被抛弃的,只能当女真人的人,那现在大明重新给他们一个机会,只要肯抛弃女真人的习俗,说汉语,学汉字,留发易服,就能离开深山老林,来到繁华的汉人居住地生活,那又有谁会拒绝呢。
朱元璋立刻便给徐达回了一封信,交代了他该如何处理,只是还不等他把信发出去,毛骧又一次送来一封来自徐达的密报。
两份秘报相隔时间仅有一天,这让朱元璋怀疑这徐达是不是真的老了,被王保保给挫没了锐气,怎么就打了辽东,还瞻前顾后的呢。.d+a.s!u-a?n·w/a/n!g+.\n`e_t¨
可是等朱元璋看到密报上的内容时,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怒色。
……
辽东,白城外,十五里处,两军对峙。
此地大概是辽东边界,再往北走一点便入了草原,属于北元的地盘,大概位置在后世的吉林省西北部,东南边就是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只不过此时白城上,挂着的旗帜却既不是蒙古人,也不是女真人,而是挂的一个李字。
李成桂,朝鲜人真正意义上的祖宗,李氏朝鲜的第一任祖宗。
全州李氏,乃是高丽王朝的地方豪强,李成桂的始祖是新罗司空李翰。后传了十多代,到李成桂的高祖父李安社时,因为与当地官员争夺官妓的风波而弄得在当地无法容身,于是就举家迁徙到江原道三陟,后又迁到东北面的宜州。
高丽王曾任命李安社为宜州兵马使,后来李安社又投降蒙古,才在今咸兴一带定居下来,这是高丽高宗末年的事。
而在李成桂成年时,恰好就赶上了红巾军爆发,元朝没有机会管辽东这偏远之地,高丽恭愍王,发兵北拓领土,吾鲁思不花成为了高丽的内应,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而在这时期,李成桂立下不少功劳,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
此时的李成桂便是奉了高丽王的命令,趁着大明和北元死掐的时机,偷偷摸摸的来占据这辽东之地,招抚女真各部族,好壮大他高丽王朝。
眼前这白城,便是李成桂强占来的成果之一,历史上,高丽正是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将大半辽东给收入麾下。
但也给自己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当时朱元璋刚刚收拾了北元,加上大量女真人的归附,让朱元璋把目光放到了辽东这片地方,然后直接很霸道的将双城总管府属下的铁岭卫划过来自己管辖,便写了一封文书向高丽王通报此事。
其实此事合情合理,毕竟爸爸要儿子一块地,给你写封信,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了。
但是此时的高丽王却觉得自己现在占了这么大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