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悠的长河中,神秘莫测的事件如繁星般点缀其中,而坠龙事件无疑是其中比较奇幻的一颗,勾起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好奇与无尽遐想。在众多坠龙传说里,1934 年营口发生的坠龙事件声名远播,几乎无人不晓。
1934 年 7 月初一个闷热难耐的日子,整个营口都被暑气紧紧笼罩,百姓们在这燥热中各自忙碌着。突然,一则惊人的消息如野火般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了一条活生生的龙!众人听闻,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赶去一探究竟。人们到达现场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条巨龙静静地卧在地上,其模样与古籍、画卷中所描绘的竟丝毫不差。它长着强劲有力的西爪,浑身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而夺目的光泽,嘴上的两根长须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一对大眼睛向外凸出,透着一股令人敬畏的威严与难以捉摸的神秘。粗略估计,它身长约有 10 来米,宛如神话中走出的神兽,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善良淳朴的百姓们心疼这条巨龙,赶忙齐心协力用苇席为它搭起了凉棚,为它遮挡炽热的阳光。大家不辞辛劳,一桶一桶地挑来水,小心翼翼地浇在它身上,希望能让它在这酷热中感到一丝清凉和舒适。寺庙里的僧侣们也心怀慈悲,每日虔诚地为它诵经作法,希望能为它超度祈福,助它摆脱困境。然而,命运总是变幻莫测。几天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注般倾盆而下。当雨停后,众人惊愕地发现,那条巨龙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这神秘的巨龙并未真正离去。7 月 28 日,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呼啸。一条巨龙在营口的上空忽隐忽现,时升时降。它所到之处,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巨大的身躯轻易地掀翻了三只小船,日资厂的房子也被它卷得破烂不堪。一时间,人们的哭喊声、房屋的倒塌声和狂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恐怖而惨烈的画面。这场灾难最终导致了九人死亡,甚至连停在车站的火车也被它掀翻在地,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8 月 8 日,在距离辽河入海口 10 公里处的芦苇丛中,一股浓烈刺鼻的腥味扑鼻而来。看管芦苇塘的卢姓工人走近查看。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得呆立在原地:一具庞大的尸体横卧在那里,其特征与传说中的龙极为相似,这不禁让他联想到之前发生的种种与龙有关的奇异事件。
卢姓工人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迅速赶来,将龙骨取出。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则把龙骨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的空地进行陈列展示。消息一经传出,《盛京时报》的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重大新闻,立刻派人前来采访,并以“营川坠龙”为题进行了详细的报道,配以生动的图片。这篇报道瞬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整个地区都为之沸腾。人们从西面八方蜂拥而至,都想亲眼目睹这神秘龙骨的风采,以至于去营口的火车票价格一时间飞涨,一票难求。那副珍贵的骨架原本被保存在营口的一个师范学校当作标本。可惜的是,后来由于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局势混乱,这副龙骨最终下落不明,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除了营口的这起轰动一时的坠龙事件,历史上记载坠龙的事件还有不少。相传在永平府境内,也曾发生过一起令人称奇的坠龙事件。《光绪永平府志·卷七十二》中详细记载:“道光十九年(1839 年)夏,有龙降于乐亭浪窝海口,寂然不动。蝇蚋遍体,龙张鳞受之,久而敛以毙焉,因覆以苇棚,水浇之。如是者三日夜,忽风雨晦冥,雷电交作,龙遂升天去。”
以上是书面的记载,而在民间百姓们的口口相传中,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卢龙县的一个村落里,有一口古井,水量充沛,深不见底。有一年,大旱无情地肆虐着这片土地,田地干裂,庄稼大片大片地枯萎,就连那口古井中的水也快干涸见底了。一天,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样到井边打水,当他将木桶放入井中时,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井里有一个黑色的物体在缓缓游动。
他心中猛地一惊,赶紧定睛细看。只见那物体身躯修长,蜿蜒曲折,周身覆盖着一层好似鳞片的东西,在昏暗的井水中闪烁着幽幽的光芒。它游动的姿态沉稳而有力,没有鱼类的那种灵动与活泼,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霸气。再看那头部,竟有凸起的如同鹿角一般的分叉犄角,由于井水的折射,看得不是十分真切,但那大致的轮廓,与传说中龙的模样极为相似!
村民的心跳陡然加快,血液仿佛都凝固在了血管中,他的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恐惧如同汹涌